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ú

【源】 ①系自偃姓。古庐子国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17,60,62)。古庐子国,又称巢伯国,即春秋时舒国及群舒诸国,故城在今安徽合肥。②庐,楚邑,戢犁为庐大夫,其后以邑为氏(17,62)。襄州有中庐(一作中卢,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南),即其地(12,76)。③哈尼族姓(137)。【变】 一作卢(12)。【望】 顿邱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(91)、山西绛县(324)、浙江江山(325)、上虞(279)、江西广丰(328)、台湾台北(64)、湖南华容、广东梅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它】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庐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芦田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改为庐姓(65)。【人】 庐俗,汉时鄢陵男(21)。一作匡俗(61)。庐坦,明时解城知县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四川之成都、通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亦作‘卢’,音通。庐子戢黎之后。此南蛮也。今襄州有中庐,即其地。”此以国为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 ‘古庐子国后有庐氏。’ 以地为氏。望出顿丘。”庐子国,《姓氏词典》 以为 “在今安徽庐江”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以为或指“庐戎国”,其地在“今湖北襄阳西南”。

明代有庐坦,南城知县 (按: 此从 《续通志》“南城”,或引作“解城”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的斤

    读音:Dìjīn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
  • 桓泰

    读音:Huántài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雅兰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雅兰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yú【源】 畬客(即今畲族)之姓,以蓝、盘、雷、钟为同姓,同姓亦可结婚,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,86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变】 一作〔畲〕。【布】 浙江开化(310)、江山(3

  • 畏吾兒

    读音:Wèiwúér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畏吾儿氏(57,61)。按:畏吾儿、畏吾而、畏吾兀、畏吾、委吾均系元、明两代对回鹘的异译。回鹘在唐朝以前称回纥,今译维吾尔。故当以族名为氏。【变】 亦作

  • 读音:huò宋大夫尹获之后。(见《广韵》)宋大夫盂获之后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jī【源】 ①黄帝臣太山稽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1,12,15)。②越王居会稽,其后以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③汉武帝时有騠兹侯稽谷姑将众降,见《汉书》。系小月支人(242)。④

  • 劉王

    读音:Liúwáng【综】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今广东有此姓。”则此复姓乃现行姓氏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ǎi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,春秋时改国之后,见《世本》(60)。 ②回族姓(97)。【望】 咸阳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河南洛宁(294)、山西平陆(298)、安徽淮南(36

  • 读音:Què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23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浙江江山(325)、余姚(389)、四川邻水(390)、富顺(395)、江西丰城(357)、石城(404)、河北南宫(62)

  • 读音:wěi【源】①系自芈姓。楚王蚡冒之后薳章,食邑于薳(故城在今湖北京山),故以命氏(6,7,12,17,60)。②系自姬姓。晋大夫士蒍之后为蒍氏。薳氏即蒍氏,当时史册互易,分为两族(7,12,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