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ā

查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,出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,其后人以封邑为姓氏,后去“”旁为查。二也是以封地为姓氏,出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(今湖北南漳西),子孙以邑名为姓氏,古时“柤”与“”通用,是为查姓。三是少数民族姓氏,彝族、傣族、哈尼族、蒙古族都有查姓。

查姓发源于春秋时的齐国(都城在今山东淄博)、鲁国(都城在今山东曲阜)。汉代查姓在山东、山西、河南一带繁衍生息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南迁至江苏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,查姓散居于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等地。明初,查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如今,查姓分布以安徽、江苏为多。

查姓历史人物有查文徽,南唐休宁人。侍后主李煜,官至枢密副使。在讨伐建州王延政时立了大功,升迁为建州留侯。当时,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,查文徽带领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。入城以后不幸陷于埋伏之中,被俘虏。后来被遣送回去,改任了工部尚书。查继佐,明清之际浙江海宁人,人称东山先生,擅长书画。明末举人,明亡后隐居不出,不再做官,着手编撰《明史》。查士标,清初画家。喜欢收藏商周青铜和宋、元书画,精于鉴别古董、字画。擅画山水,笔墨疏简,意境荒寂,与孙逸、汪之瑞、僧弘仁合称“海阳四家”。

查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七位。


【音】 查氏本音槎(Chá),宋真宗与龙图阁待制查道,谈及其姓氏时说,宜求音之近而美者而称之,又问其姓之所源,引《春秋》会吴于柤以答,自此改音如柤(Zhā)(11,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大夫食邑(或即柤,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)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氏(180)。③蒙古(369)、土家(387)、彝(130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济阳、齐郡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安徽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85%。【人】 查文徽,后周时工部尚书,为宋时龙图阁待制查道之祖(17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获鹿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,甘肃之酒泉,湖北之老河口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,文徽孙道,始徙家海陵 (即今江苏泰县),其后查氏遂为海陵望族。又,《姓氏词典》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 亦收,注曰: “今宁夏有此姓。”

一音zhā,亦为现行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平

    读音:ān píng【源】 战国时齐将军田单封安平君(故城在今河北安平),因氏(6,12,60)。【望】 安平(17,418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

  • 甘州

    读音:Gānzhō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史》 收载,“元有甘州不花。”未详其他。疑此非姓,姑暂收录。

  • 雎鳩

    读音:Jūjiū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金天氏。”

  • 執失代

    读音:Zhíshīdài【源】 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60,62)及《广韵》(63)。《姓氏考略》、《姓氏词典》、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俱收载,均引自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。且与 “

  • 读音:Cōng【综】 源出不详,亦作〔怱〕(73,75),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奉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梅赫哩

    读音:Méihè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那木都鲁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梅赫理〕(260)。②清正红旗蒙古护军增舒之妻为梅色里氏,镶蓝旗满洲护军六格之妻为梅赫勒氏,正白旗

  • 读音:Pá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甘肃之酒泉有分布。此姓系酒泉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上虞有此姓(279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按: 疑此以器具为姓,若釜氏、碗氏、瓮氏之类。

  • 扰龙

    读音:rǎo lóng陶唐氏之后有刘累,学扰龙,事夏孔甲,赐扰龙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▲<汉>扰龙宗,被董卓杀害。

  • 矧思

    读音:Shēns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金史》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称:“金有矧思阿补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