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ún

【源】 ①太昊(即伏羲)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、沌氏、屯氏(8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,其孙为游氏。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,其子宽,又别为浑氏(7,17,60)。③北魏时鲜卑族吐谷浑氏、谷浑氏后均改为浑氏(6,12,60,70)。④唐时回纥人有浑氏,系出铁勒部九姓中之浑部(70)。一说,出自汉武帝时匈奴浑邪王(湿阴定侯)之裔,随魏南迁河南,因氏(12,17,60)。⑤裕固族姓。亦称克孜勒氏,清末明初始改为浑氏(198)。⑥西夏人姓(24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浑轩,春秋时晋大夫(21)。浑释之,唐时兰州人,世为本州都督,累迁开府仪同三司,试太常卿,封宁朔郡王(61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临汾、晋城、运城,湖南之冷水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 “浑沌” 引 《路史》 云:“浑沌氏,是为浑敦,后有浑氏、沌氏、屯氏。” ②又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战国郑大夫浑罕之子宽,别为浑氏。” (按: 郑樵注: 《左传》 “郑大夫浑罕。”既为 《左传》 所载,当在春秋之际。《辨证》 所谓“战国郑大夫浑宽” 云云,不确。《姓氏词典》 既称“源于游姓”,又谓 “出自姬姓。” 自相矛盾。盖春秋时郑穆公子偃,字子游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,称游氏; 游氏之孙浑罕,生子宽,别为浑氏,此当以名为氏,系出姬姓。) ③郑樵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“吐谷浑氏改为浑氏。” ④又据 《唐书·世系表》 云:“出自匈奴浑邪王,随拓跋氏徙河南,因以为氏。” ⑤西夏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辽·属国之姓》载: “夏武功大夫浑进忠; 武节大夫浑光中。”

唐代有浑瑊; 又有浑释之,兰州人,宁朔郡王;五代时有浑解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ǔ/Guu,Ku【源】 ①《穆天子传》有骨飦氏,骨姓始此,后改为单姓(60,62)。 ②长安骨氏,系天竺人(242)。一说,北魏鲜卑姓纥骨氏所改(7,15,21,60),似有误(7,242)。

  • 读音:Huō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河南驻马店东双门王家畈有此姓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音huò。

  • 读音:Bi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家姓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歌濫

    读音:Gēlàn【源】 唐时金微州部落之姓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金微为古山名,即今阿尔泰山,唐置金微都督府(84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》云: “唐金微州部落之

  • 茹羅

    读音:Rúluó历史上党项人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“茄罗”云: “出 《姓苑》。西夏有此姓。一作茹罗。”盖茄、茹形近而讹,真伪莫辨,致为茹罗、茄罗二氏。姑兼收并蓄。

  • 仆兰

    读音:pú lán后魏内入诸姓之一,后改为仆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读音:Lì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谥号为姓氏,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,谥号为“厉”,子孙遂以谥号为姓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有诸侯国厉国(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),后代支子孙以原国名为姓。厉姓历史

  • 降錯

    读音:Jiàngcuò现行藏族“姓氏”。大海之意。四川理塘有分布。此“姓”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。(按: 藏胞常以 “降错”为 “姓”,而以 “× ×” 为名。这是一种误解,至少在目前是这样。

  • 巫卜

    读音:wū bǔ以技为氏,类巫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读音:zhì挚畴,古诸侯国。任姓,奚仲、仲虺之后有挚氏、挚畴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▲<汉>挚峻,长安人,隐士。<晋>挚瞻,长安人,户曹参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