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
【源】 相传为古帝炎庆甲之后(15,60,62)。【布】 四川万县(62)、安县(322)、河南卫辉(287)、汲县(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高淳(305)、陕西城固(388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、广西之平乐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云: “古帝炎庆甲之后。蜀有炎姓。”
唐代有炎阁;宋代有炎尊。
【源】 相传为古帝炎庆甲之后(15,60,62)。【布】 四川万县(62)、安县(322)、河南卫辉(287)、汲县(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高淳(305)、陕西城固(388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、广西之平乐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云: “古帝炎庆甲之后。蜀有炎姓。”
唐代有炎阁;宋代有炎尊。
读音:Bǎo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布】 大陆(91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饱安盈,宋时添差通判临江军事(15,2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山西
读音:Bǔyuē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什列家支(375)。
读音:qǐ yuán高车十二姓,十一曰乞袁氏。(见《魏书·高车传》)历史上高车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 “高车十二姓,十一曰乞袁氏。”又引张澍之语云: “作乞袁、纥袁皆误,宜作 ‘
读音:Jiū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词典》 注云: “以官名为姓氏。(据《万姓统谱》)古代官名有五鸠。‘祝鸠氏,司徒也; 雎鸠氏, 司马也; 鳲鸠
读音:Tuōlǐbié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图鲁卜岱”。
读音:Zhōng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,生州犁,入楚,食采于钟离(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),因氏(6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郧公钟仪之先仕楚,以所食邑为氏,楚大夫钟建乃其后
读音:Yǒ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通江县公安局提供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
读音:kù mò xī库莫奚者,本属宇文部,以部为氏。(见《魏书·契丹国传》)
读音:Qiáogǎmùk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科尔沁(23,63)。【人】 乔噶木克文程,清正黄旗人,世居科尔沁,官副都统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之正黄
读音:máo dì【源】 系自曹姓,见《姓考》(17)。春秋时邾子之后有茅地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又,春秋时邾大夫茅地之后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