瑕丘
【源】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(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南),因以为氏(7,12,15,17,60)。 【人】瑕丘申阳,汉时项羽将(12,17)。瑕丘仲,一说汉时人,一说唐时西宁人,卖药百余年,因地震宅坏而死(6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本姬姓。《风俗通》 ‘鲁桓公庶子食采瑕丘,因以为氏。’”丘,或作 “邱”。瑕丘,亦称负瑕,春秋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滋阳县西二十五里(或云在兖州县东北)。
汉代有瑕丘申阳、瑕丘江公; 唐代有瑕丘仲,西宁人,道家。
【源】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(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南),因以为氏(7,12,15,17,60)。 【人】瑕丘申阳,汉时项羽将(12,17)。瑕丘仲,一说汉时人,一说唐时西宁人,卖药百余年,因地震宅坏而死(6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本姬姓。《风俗通》 ‘鲁桓公庶子食采瑕丘,因以为氏。’”丘,或作 “邱”。瑕丘,亦称负瑕,春秋鲁地,故城在今山东滋阳县西二十五里(或云在兖州县东北)。
汉代有瑕丘申阳、瑕丘江公; 唐代有瑕丘仲,西宁人,道家。
读音:liáng yú晋下军大夫梁余子养之后,本卫人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A-hóu【综】 彝族姓,其先为黑彝。四川大凉山地区有此姓(104,132,208)。
读音:Wūléngw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兀鲁兀”。
读音:lè【源】 ①疏勒,汉时西域国(故城在今新疆疏勒),因以为氏(21,60)。②汉时渤海有勒氏(60)。③晋时匈奴屠各部有 勒氏(7,242)。④羌族姓。【望】 南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
读音:Suǒluógǎěr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Gǒu/Goou【源】 见《姓解》(9,63)。本作狗,见《韵会》(63)。
读音:kuí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魁傀氏之后(60,62)。②春秋时酅魁垒之后(60)。酅,春秋时纪邑,故城在今山东临淄东。③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望】 江夏(17,41
读音:dà lì jì【源】 ①代北三字姓(21)。②北周时宇文氏赐怀宁郡公大将军蔡祐姓大利稽氏(7,12,17)。【变】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大利稽氏为邰氏(12,21,44,60)。一说北魏孝文帝改代
读音:Wū乌姓的来源主要是以官名为姓氏,出于姬姓。少昊以鸟名任命职官,有乌鸟一职,其后人便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,是乌姓的最早起源。乌氏最早繁衍发展于今天山东、江苏沿海一带。历史人物有乌获,战国时秦国
读音:xiá韩相侠累。(见《史记·韩世家》)汉侯国后有侠氏。(见《路史》)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即荚氏,音荚。韩侠累之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