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百里

百里


读音:Bǎi lǐ

百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百里奚之后。二是源自地名。周朝时虞国有人入秦,后被封于百里邑,其后人遂以邑名为姓。

百里姓望居在新蔡郡(河南新蔡一带)、京兆郡(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)。

百里姓历史名人物有百里奚,曾出游诸国,到齐国后,不被重用;至周,也不为所用;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,虞灭后被虏,作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,因秦穆公以媵臣视之,离开秦国,在宛被楚人抓获。后秦穆公闻其贤能,用五张羊皮将其赎回,授以国政。称为五羖大夫。百里奚任秦大夫七年,辅佐穆公建立霸业。

百里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七位。


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周太王五世孙虞仲,受封于虞,晋献公灭虞,执其大夫井伯奚。使媵(陪嫁奴仆)伯姬于秦,秦以奚为大夫,食采于百里,因号百里,奚地在唐泾龙之间,马璘败吐番众于百里,即其地也(此指唐时百里城,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)。奚之子视,以百里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7,60)。一说,百里奚系出姜姓,见《姓源》(17)。 【变】一作〔伯里〕(17)。 【望】京兆(17,418)。 【布】山西平陆曾有此姓,见《平陆县志》(298)。 【人】百里视,字孟明,春秋时秦国大将(7,21)。百里蒿,东汉时封丘人,徐州刺史(7,21)。

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秦百里奚之后。出自姬姓。其先虞人,入秦,受邑于百里,因氏焉。”望出京兆。可参见“”、“”二条。

汉代有百里嵩,徐州剌史,封丘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訛藏屈懷

    读音:Ézàngqūhuái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(54)。

  • 读音:È【源】 ①即鄂氏,汉安平侯千秋,亦作谔千秋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②西夏谔氏与卧氏、讹氏、额氏同宗(101)。【人】谔德中,夏时武节大夫(24,3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

  • 读音:Huǎn【源】北魏时改和稽氏(亦作缓稽、如稽)为缓氏(7,11,12,15,17)。 【望】代郡(17,418)。 【布】明时湖北保康有此姓(24,62),今北京有此姓。 【人】缓邵,三国时人,

  • 读音:Chōu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63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极罕见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jiā【源】 ①汉《孔庙碑阴》有蕃人加进(60)。少数民族姓。②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布】 山西汾阳(278)、绛县(324)、稷山(62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新疆伊吾(370)、台湾新竹、屏

  • 读音:Yào/Yaw, Yau【源】 见《续文献通考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按,《中国姓氏集》引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,然检今本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未收此姓,但有曜姓,疑为曜之讹,今

  • 投壶

    读音:tóu hú晋中行穆子相投壶,因以氏焉。(见《风俗通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风俗通》 注云: “晋中行穆子相投壶。因以为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亦

  • 读音:tán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有谭国,后为齐桓公所灭,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(今山东莒县),而子孙就以国为姓,称谭氏,史称谭氏正宗,是为山东谭氏。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

  • 读音:jī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,山西之临汾、运城,新疆之布尔津,云南之大理等地有分布。乃汉族、白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亦收载。其注引 《奇姓通》云: “鸡鸣时,字子信,迁安人,正统中陕西

  • 读音:Fēng【源】 隋置峯州,南北朝梁时置兴州,隋改为峯州,故治在今越南境。当以州名为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变】 今书作〔峰〕。【布】 上海、湖北武汉(9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