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台湾土著邵族姓,亦译作白(207)。 ③蒙古族姓。【布】 四川汉源(336)、台湾台北、南投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、运城、左权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初见於 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台湾土著邵族姓,亦译作白(207)。 ③蒙古族姓。【布】 四川汉源(336)、台湾台北、南投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、运城、左权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初见於 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ā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舡”即船之俗体,音chuán。) 《汉语大字典》亦收,其注引宋邵思 《姓解》 云:
读音:Q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西丰城(357)、台湾苗粟、屏东、花莲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Wēng’ēli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阿巴噶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翁阿理〕(260)。
读音:Zhāngyáng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据新加坡《联合晚报》 注称:: 当代譬联姓,如张杨舒仪、张杨亚雄。”
读音:Sìxuán【综】 北魏时改俟玄氏为玄氏(27)。一作〔俟〕(416)。
读音:dōng xiāng宋大夫东乡为人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▲〈唐〉东乡助,著《周易物象释疑》一卷。
读音:Zhōnglǐ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suí【源】 ①汉时有隋昱,绥远五原人,于王莽末起兵,后归汉光武,拜五原太守(62)。此为隋姓之始。②本为随姓。隋文帝去辵为隋,遂分随、隋为二姓(17,24,60)。③明宣德中,王骥征麓川(故治
读音:Kěpín【源】 南北朝时太原人王雄,永安末从贺拔岳入关,授征西将军,北魏孝武帝西迁,授都督,封临贞县伯。西魏大统年进爵公,西魏恭帝拓拔廓,赐其姓可频氏(7,9,17)。【布】 今北方有此姓(9
读音:Qióngshū【源】 周大夫邛叔之后,见《元和姓纂》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卭叔〕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亦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