絺
【源】①周有絺邑,以邑为氏(24,60)。或,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(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),因氏(17)。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)。【变】与郗同(17)。【望】晋阳(17,418)。【人】絺疵,春秋时晋智伯之臣(11,17)。絺宗周,东汉灵帝时为黄门令(21,24)。
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周邑名, 以邑为氏。杜预云: ‘野王西南有城’。”其地当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南。
春秋时晋之智伯家臣有疵;汉代有宗周, 字子时,黄门令。
或与 “郗”通。
【源】①周有絺邑,以邑为氏(24,60)。或,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(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),因氏(17)。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)。【变】与郗同(17)。【望】晋阳(17,418)。【人】絺疵,春秋时晋智伯之臣(11,17)。絺宗周,东汉灵帝时为黄门令(21,24)。
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周邑名, 以邑为氏。杜预云: ‘野王西南有城’。”其地当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南。
春秋时晋之智伯家臣有疵;汉代有宗周, 字子时,黄门令。
或与 “郗”通。
读音:Téngyuá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Koù/Kow【综】 或系寇姓省笔。今台湾台中、花莲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台湾地区分寇、冦为二姓。
读音:gōng zhèng【源】 周时官名,其后以官为氏(6,21,60)。一说,公正当以美称为氏(26)。【望】 吴郡(17,62,418)。【人】 公正群,晋时征虏将军(9,11,17)。公正范,
读音:Jíb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Xī《姓氏词典》有载。其注“巂”云:“又作 ‘嶲’。”详见 “巂”条。
读音:pá lì【源】 党项部有爬利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把利(60,62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党项部有爬利氏。一作 ‘把利’。”
读音:zhèng【源】 周时宋国始祖微子启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【望】 永昌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启东(311)、上海嘉定(351)、浙江余姚(389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
读音:bì xī【综】 唐时突厥郁射施大酋有苾悉姓,见《唐书·突厥传》(60,62)。后改为苾氏(62)。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·突厥传》 云: “郁射施大酋有苾悉姓。
读音:Diān【源】 ①周文王之贤臣太颠(一作泰颠)之后,以名为氏(9,12,15,60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颠颉之后(7,12,17)。③颠坡,一作颠轸坂,在今山西平陆东北70里,为春秋时虞国之地,后归
读音:Wǎsān【综】 清时蒙古人姓。瓦三阿尔沙瑚,清蒙古镶白旗人,初为察哈尔汗林丹护卫(7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清顺治时镶黄旗满洲都统果尔沁,姓此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