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孫
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7,9,17,60)。经氏之孙,因以为氏(60)。古人姓称孙者皆系某人之孙,因以为氏。如鲁公子驱,字子臧,而其后为臧孙氏;卫王孙贾之后有贾孙氏;宋公子督,字华父,而其后为华孙氏;唐孙、杨孙、鱼孙、牟孙、经孙皆是(26)。②汉光武之族父泗水王刘歙,字经孙,或其后以字为氏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“经氏之孙,因以为氏。”②又云: “光武族父泗水王歙字经孙,或其后以字为氏。” 光武,即刘秀的谥号。
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7,9,17,60)。经氏之孙,因以为氏(60)。古人姓称孙者皆系某人之孙,因以为氏。如鲁公子驱,字子臧,而其后为臧孙氏;卫王孙贾之后有贾孙氏;宋公子督,字华父,而其后为华孙氏;唐孙、杨孙、鱼孙、牟孙、经孙皆是(26)。②汉光武之族父泗水王刘歙,字经孙,或其后以字为氏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“经氏之孙,因以为氏。”②又云: “光武族父泗水王歙字经孙,或其后以字为氏。” 光武,即刘秀的谥号。
读音:Xuētǔ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唐书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薛吐摩支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Rújī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缓氏。一说后改为绫氏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如稽”。
读音:Xìng/Shing,Syi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清时四川有此姓(86)。
读音:Qū【综】 《匈奴传下》:趋,卑援疐子,见庄鼎彝《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汉书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“汉有趋逯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Héěr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塔布诺特(23,63,260)。【人】 和尔栋阿来,清蒙古镶白旗人,清初累功授一等轻车都尉,任副都统兼都察院副都御史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塔布诺特地方,
读音:jù mǔ汉有巨毋霸,莽恶之,更其姓曰巨母氏。(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姓氏词典》俱收载并注此音。当为巨毋氏所改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载: 巨毋霸,王莽时
读音:gōng liú后稷曾孙公刘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吴后有公刘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Móugāng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Sìfē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复姓,与宇文同。《广韵》: 宇文氏出自炎帝,其后以有尝草之功,鲜卑呼草为涘汾,遂号为涘汾氏,后世通称 ‘宇文’,盖音讹也。
读音:Guāngcóng现行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。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。原有 “奴隶的后代” 之意,或从汉姓“魏”。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