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
【源】 见《广东通志》(21)及《新编千家姓(73,91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大陆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胃鼎,明时海阳人,成化七年乡举任学正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老河口,山西之长治、运城、忻州、临汾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载: “胃宗海,阳县人,成化七年乡举。”知明成化年间即有胃姓,唯未详其源。
【源】 见《广东通志》(21)及《新编千家姓(73,91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大陆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胃鼎,明时海阳人,成化七年乡举任学正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老河口,山西之长治、运城、忻州、临汾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载: “胃宗海,阳县人,成化七年乡举。”知明成化年间即有胃姓,唯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ì sūn楚有利孙氏。(见《路史》)晋大夫孙食邑于利,因为利孙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晋大夫公子利孙,其后氏焉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Dùbá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,以部为氏(425)。
读音:Jiōngwù【源】 古有扃吾子,隐者,见《广韵》(63)。
读音:Mài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禅位之妻为迈佳氏(260)。
读音:Gàn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“盱” 引《万姓统谱》云: “盱,从目从于,音 ‘于’; 一云从目从干,音 ‘幹 (干)’,当更考之。” (按: 盰、盱形近而讹,莫辨真伪,
读音:Duōlín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石代之妻为多林氏(260)。
读音:Chējù【源】 齐有临淄大夫车遽氏,见《世本》(7,9,21,60)。或谓齐临淄大夫车门遽之后有车遽氏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车遽〕(4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Wúnǔgǔqín/Unugucin【综】 清蒙古镶蓝旗中有吴努古秦氏(259)。
读音:Hèliè【源】元时蒙古人姓(24)。清时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巴林(23,63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赫勒〕(260)。②后改为刘氏(24)。【人】《元史》有特默齐,子呼图克特穆尔,赫哷氏(24)
读音:Zhù现行罕见姓氏,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苎,指苎麻,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,茎皮纤维坚韧而有光泽,可供纺织,造纸和制鱼网等用,根可供药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