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áng

【源】 ①相传为少昊(即金天氏)之裔句芒氏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②伏羲之臣有芒氏,初作罗,见《世本》(11,60)。③春秋时齐敬仲(即田敬仲)之后有芒氏,见《潜夫论》(60)。【望】 浚仪(17,418)。【布】 河南林县(343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芒卯,战国时魏臣(15,21)。芒文缜,明时江西临川人,曾任国子学正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临汾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路史》注云: “伏羲臣有芒氏,初作罗。芒氏宜始此。” ②其据《潜夫论》 注云: “芒氏,齐敬仲后。”敬仲,当即田敬仲,本陈氏,春秋时陈厉公之子,名完,卒谥敬仲。仕於齐,因功赐姓田氏。陈乃虞舜之后,妫姓。③ 《续通志》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出自夏王帝芒之后。”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、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俱引作 “商王帝芒”,误。帝芒乃夏之第九代君主)。

战国时魏有芒卯,为相; 明洪武间有芒文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wǔ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成王支庶之后(17,62)。②舞嚣氏所改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5)。【望】 沛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

  • 读音:sì郑公子騑,字子驷,其孙乞,以王父字为氏。(见《世本》)▲<春秋郑>驷偃,大夫。<汉>驷钧,齐王襄舅。

  • 輝羅

    读音:Huīluó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源自金时女真人会兰氏(23)。凡三派,出松花江、辉发、乌喇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

  • 读音:Láo【源】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(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),因以为氏,见《姓谱》(11,12,60)。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,以职为氏(60,62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【望】

  • 唃厮羅

    读音:Gǔsīluó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吐蕃自达磨贊普被杀后,分裂为四,其一在南山,即亚陇觉阿王系,后入青海一带,宋时唃厮罗,即为此系。沈括 《梦溪笔谈》 云: “唃厮,华

  • 锡我

    读音:xī wǒ太岳后有锡我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读音:sài见《姓苑》。明河南南阳府有赛姓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▲<明>赛从俭,文登人,三河知县。

  • 破多羅

    读音:Pòduōluó【源】 出自鲜卑别种破多兰部(70)。亦作多兰部(78)。【变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破多罗氏为潘氏,一云改为罗氏(6,7,12,27,70)。【人】 破多罗没奕干,北魏时姚兴人,封高

  • 读音:jiǎo【音】 《万姓统谱》湫:音秋,(Qiū)(15)。然念秋或有误。因湫、椒古时通用,又春秋时有湫邑,音椒,故姓宜念椒。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春秋时楚有湫邑(故城在今湖北

  • 水亞

    读音:Shuǐyǎ【源】 ①景君碑有水亚郎,营陵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北)人,见《海洋说部精华》(63)。 ②彝族姓。属乌撒家系,贵州有此姓(3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