苞
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)和《广韵》(11)。一说,苞即包姓,古时包与苞通(60,62)。【望】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(389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余姚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包姓,古包、苞字通。”又,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以草为姓氏。苞: 即龙须草。”
汉代有苞蔺; 宋代有苞汉阳。
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)和《广韵》(11)。一说,苞即包姓,古时包与苞通(60,62)。【望】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(389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余姚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包姓,古包、苞字通。”又,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以草为姓氏。苞: 即龙须草。”
汉代有苞蔺; 宋代有苞汉阳。
读音:Mólīqí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译作“木里乞”。
读音:Hǎlèqítǎ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)。【变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公太之妻为哈尔起塔特氏(260),〔哈尔起塔特〕似即哈勒齐塔特之异译。【人】 哈勒齐塔特萨拜,清时蒙古正
读音:Ěr【综】 白族姓。世居云南洱海地区(91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罕见姓,云南洱海一带白族人姓氏。”
读音:E-ɡù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曲比家支(375)。
读音:Mìgōng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大夫密公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注据 《姓解》 云: “周大夫密公之后。”未得其详。
读音:yǎn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5,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9,21)和《广韵》(11,239)。【望】 睢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山东
读音:xī lǘ见《姓苑》。有西闾过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Zhùqí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保皮之妻为住奇忒氏(260)。
读音:pín汉有酒泉太守频阳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Fèiyǎ【源】清满州八旗姓。世居辉发(23,63,180)。 【人】费雅吞珠祜,清镶白旗人,世居辉发,从征吴三桂有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乃满八旗姓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