苫
【源】 苫,亭名(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境),以亭为氏(15,21,60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鲁大夫苫夷之后也。”“以名为氏。”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则云: “《左传》 有季氏家臣苫夷。苫氏当为其后。望出鲁郡。”)
宋代有苫穀 (谷),宣和进士。
【源】 苫,亭名(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境),以亭为氏(15,21,60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鲁大夫苫夷之后也。”“以名为氏。”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则云: “《左传》 有季氏家臣苫夷。苫氏当为其后。望出鲁郡。”)
宋代有苫穀 (谷),宣和进士。
读音:Tánmùqí【综】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义兰太之妻为谈穆祁氏(260)。
读音:Gōuló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共工氏之后,勾龙为士正,今社神也。” 以古人名为姓。②或为勾姓所改,杨慎《希姓录》 曰: “ (勾姓
读音:Yín【源】 系居圁水(出陕西靖边境)者以水为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云: “音‘银’,系居圁水者以为氏。”圁水在今陕西靖边县。
读音:zu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亦见《前汉书·郊祀志》(7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秦始皇时
读音:Dǒun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代相淮安忠武王妻为斗讷氏,此系“以姓为氏”,未详其他。
读音:chì sì回纥葛逻禄有三族,二曰炽俟。(见《唐书》)
读音:dàn【音】 澹氏有Dàn、Tàn、二音(60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澹(Tán)姓。【源】 唐会昌年中,进士啖鳞为避武宗李炎之名讳改为澹氏(60)。与澹台氏所改单姓澹不同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
读音:mù mén宋公子居食采木门,因氏焉。(见《英贤传》)
读音:Xíbókè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黑达色之妻为席博克氏(260)。
读音:Lièbiéjiéwá俄罗斯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