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ò

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楚国有莫敖(官名)之职,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,称莫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氏。据说上古之世,帝颛顼造鄚城,他的子孙有定居鄚城者,后人去邑旁(阝)为莫,以地名为姓。三是出自改姓,北魏邢莫氏、莫那娄氏改为莫姓。

莫姓主源有两支,北方一支发源于今河北任丘,两汉以前莫姓仅有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少数民族改为莫姓,使北方莫姓家族壮大。南方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,江陵为莫姓世居之地。隋唐时期散居于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并逐渐徙居广东。明初,莫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今河北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湖广填四川时,两湖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。清中期之后,沿海莫姓有渡海赴台和远赴海外者。如今,莫姓尤以广西、四川、广东等省为多。

莫姓历史人物有莫邪,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大师。据说吴王命令莫邪的丈夫干将铸剑,铁汁不流,妻子不知如何是好,干将说“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,铁汁不流,以女子配炉神”。莫邪立即跳入火炉中,铁汁流出,于是铸成两把利剑。雄剑为干将,雌剑为莫邪。后人经常用干将、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。莫蒙,宋代官吏、学者。在太学读书时,其文名动京师。工诗,词尤婉丽。莫胜,明代书画家,工书画,善绘鱼。莫藏,明代学者、书画家。博学多闻,尤长于诗。著有《素轩稿》《五音字书辨讹》。

莫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六十八位。


【源】①古帝颛顼造鄚城(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30里),后去邑为莫氏(60,62)。②其先楚人,以大为莫,故其官谓之莫敖,后以官为氏(7,11,17,21)。一说,春秋时楚大夫莫敖之后(9,62)。③莫系幕氏省文(12,60,62)。④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(242)。⑤北周时扶州莫氏出自吐谷浑人(242)。⑥北魏时改莫那娄氏、莫多娄氏为莫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7,21,60)。⑦明时赐元人诺海齐姓莫名清(24)。⑧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舒穆哩氏后改姓莫(180)。⑨清时广西庆远府土司莫姓,始于宋朝(72)。⑩达斡尔族莫力登氏,汉姓为莫(189)。⑪鄂伦春族莫拉呼氏,汉姓为莫(190,191)。⑫锡伯族莫图里氏,汉姓为莫(201)。⑬瑶(118,119,225)、毛难(110,111)、仫佬(112)、苗(115)、水(124)、台湾土著(65)、侗、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江陵、巨鹿、河南(7,17,21,60),巨野(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点全国汉族人口0.094%。尤以广西、四川、广东等省多此姓,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65%。 【人】莫珍元,汉时人,注《太公阴府》六卷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峡江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桂林、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壮、傣、蒙、瑶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伦春、彝、土家、布依、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邢子显 《三郡记》 注云:“以地为氏。颛顼造鄚,后去邑为莫。”“”,战国时为赵邑。其地在今河北任丘县北。②其据《广韵》 注云: “楚莫敖之后。”莫敖,楚官名,相当於中原之大司马。此当以官为氏,系出芈姓。③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后魏邢莫氏、莫那娄氏均改为莫氏。” (按: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无“邢莫氏”) ④或为幕氏所改。郑樵注云: “莫氏,即幕氏省文。” ⑤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载: “明赐元人姓名: 诺海齐曰莫清。” ⑥壮族之莫姓,广西之环江有分布。或为谟姓所改。原意为黄牛,养黄牛者以为姓。⑦达斡尔族之莫姓,则由墨尔迪音 “哈拉”及其支属尼尔吉所改,盖取其 “哈拉” 之首音谐以汉字“”而为单姓。⑧鄂伦春族之莫姓,则出自莫拉呼哈拉、莫日根哈拉,皆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“” 而为单姓。⑨锡伯族之莫姓,则由莫图里氏所改,盖亦取其首音谐以汉字“”而得。注⑥——⑨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唐代有莫休符,光化中融州刺史; 明代有莫如忠,松江华亭人; 清代有莫友芝,独山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附

    读音:Běif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。

  • 烏查

    读音:Wūzh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监生莫墨立之妻为乌查氏(260)。又,清满洲正黄旗中有武扎氏(259),正白旗满洲护军佛保之妻为吴占氏,正蓝旗满洲前锋护军巴秋之妻为吴查氏,正黄旗满洲骁骑校坑色之妻

  • 信苴

    读音:Shēnjū【综】 元时非汉族姓。《元史》有信苴福、信苴日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元有信苴日、信苴福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Jì蓟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。周武王立国,封黄帝之后于蓟(今北京西南),后国灭,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封地为姓。蓟姓历史人物有蓟子训,汉代建安年间术士,当时京城人对其道术深信不疑,常与官员及社

  • 巴隆武

    读音:Bālóngwǔ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端吉之妻为巴隆武氏(260)。

  • 寧佳特

    读音:Níngjiā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)。【人】宁佳特博尔博逊,清蒙古镶白旗人,世居察哈尔地方,从征吴三桂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

  • 读音:hán【源】 ①周武王子封于邗(故城在今江苏扬州东北),春秋时灭于吴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60)。 ②河南邗氏为北魏时代北馝邗氏所改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&#

  • 宣于

    读音:xuān yú【源】 当系鲜于氏之异译(242)。【人】 宣于修之,东晋末前汉王刘渊之太史令,见《前赵录》(7,9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

  • 扎馬兒歹

    读音:Zhāmǎér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扎玛勒岱”。

  • 何柰

    读音:Hé'nài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匈奴单于之裔,归汉为何柰氏。” 一作“何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