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Dǒng

董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世职为姓氏。周朝有大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,董督晋国典籍史册,子孙世袭官职,并以官为姓氏,称为董氏。二是赐姓,源于己姓。据说帝舜时有董父精于饲龙,很得赏识,故赐董父以董为姓,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。三是出自颛顼后代。颛顼后代子孙姓董,名参胡,遂相沿至今。

董姓发源于山东定陶北部、山西西南部、山东平原县一带。秦汉时,董姓在今山西、甘肃、河北、河南分布较为集中。另外,陕西、山东、广东、四川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、河南等地也有董姓散居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安徽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。明清之际,台湾、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董姓迁入。今日董姓以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云南、辽宁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。

董姓历史人物有董仲舒,西汉哲学家、今文经学大师。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,他提出“天人三策”,主张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为汉武帝采纳,为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。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,杂以阴阳五行说,把神权、君权、父权、夫权综合在一起,形成封建儒学体系。董其昌,明代著名画家,以他为代表的“华亭派”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。他还是书画收藏、鉴赏方面的大家。他的画法自成风格:柔弱中有骨力,转折灵动,层次分明,拙中带秀,清隽雅逸。他在篆刻、书法上也有很高造诣。董必武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。

董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七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己姓。黄帝之后,封国于,其君叔安之嫡子曰董父,学扰龙以事帝舜,赐姓曰董(6,7,12,15,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大夫辛有二子,适晋为太史,与籍氏俱董督(监督、督察之意)晋典,因为董氏(7,11,27,60)。③代郡董氏,本匈奴屠各族,屠各乃汉时入塞匈奴19种中之最贵者(70)。④五代后梁时羌人有董姓,见《通鉴》(242)。⑤唐时吐蕃董部落以董为姓(212)。又,云南松外蛮之贵族姓有董氏(7)。⑥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清满洲人姓,世居抚顺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董鄂氏、栋鄂氏、佟佳氏、珠赫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董氏者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⑦清时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镇土司董姓,始于唐朝(72)。⑧明、清时云南府云南前卫土指挥佥事、安州府土知州、大理府土经历、赵州蔓神寨巡检司土巡检、鹤庆军民府土知府、土知事等,均为董氏,系白族(253)。又,云南凤仪山荡天村白族朵希薄氏汉姓为董(138)。⑨云南镇康德昂族林拉厄氏汉姓为董(146)。⑩云南景颇族米洞氏、曾通氏均汉姓为董(166)。⑪青海土族恩董氏汉姓为董(195)。⑫布依(105)、彝(130)、阿昌(142)、土家(387)、赫哲(186)、蒙古(344)、羌(194)、黎(216,221)、纳西、回、朝鲜、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济阴(17),陇西(60,418),代郡(70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6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云南、山东、辽宁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上述7省董姓约占全国汉族董姓人口51%。【人】 董狐,春秋时晋大夫(15,17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,湖北之监利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鲜、傣、苗、水、彝、赫哲、阿昌、景颇、普米、德昂、白、藏、土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“己姓;或言姬姓。黄帝之裔孙有(按:今作‘’)叔安,生董父,其后遂为董氏。”②又云:“又有陆终之子参胡姓董。周时为胡国,其后亦为董氏。”③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姓氏急就篇·注》云:“周大夫辛有二子,适晋,为太史,与籍氏俱董督晋典,因为董氏。董狐,其后也。望出陇西、济阴。”④郑樵又注:“范阳董秦,唐大历赐姓李氏。”⑤或为满族姓氏所改,清代满族姓董鄂氏、佟佳氏、董佳氏、珠赫勒氏等或改为单字姓“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⑥赫哲族之“给温克”氏改为董氏。给温克,汉意为“”,谐其音而为“”。⑦景颇族之董姓,则为勒托氏、米董氏所改。盖取其尾音谐“”而为单姓。⑧普米族之董氏出自“巴落瓦支”姓。⑨白族语称巫师为“朵希薄”,鉴于白族巫师被人称作“朵希薄”,遂亦以此为姓氏,此当以职为姓。后或改单姓童、董。盖取“朵希薄”之首音,谐董(或童)而得。⑩藏族之董姓,源于远古氏族,以族命氏。传说有一神猴与岩魔女结为夫妻,生下六只小猴,长成繁衍后代,进化成人,分作六个支系,此即远古藏族的六个氏族,其中有董氏。(11)土族语有“恩多-孔”(恩多人),或称恩多-阿寅勒(恩多村)。或以之为姓。“恩多”可能是地名,或将“恩多”译作“恩董”,又取其尾音以董为姓。注⑥——(11)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訛四

    读音:Ésì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
  • 窮扛尼

    读音:Qióngkángní【综】普米族姓。汉姓为杨、胡(145)。

  • 虚連鞮

    读音:Xūliándī《姓氏词典》 有载。其据 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注“虚连题”云: “又作虚连鞮,匈奴姓,南匈奴单于姓。”

  • 读音:Sǎo【源】 ①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②佤族姓。源出木依库姓,世居云南西盟(159)。③清时云南永昌府保山县15喧之一蛮罔喧土官为扫氏(25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五代史》、《中

  • 嫩木皆

    读音:Nènmùjiē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世居云南梁河邦角乡,汉姓为张(168)。

  • 斗訥

    读音:Dǒun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代相淮安忠武王妻为斗讷氏,此系“以姓为氏”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西鉏

    读音:xī chú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西吾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)。【人】 西虚,汉时侍御史(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 其注云:“《左传

  • 第六

    读音:dì liù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以次第为氏,齐田之后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潜夫论》云:“齐诸田后。”此亦“以次为氏”,出田氏。参见“

  • 读音:hēi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大夫黑肱之后(17)。 ②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黑氏,见《潜夫论》(62)。 ③唐时突厥姓突骑施氏,后改为黄、黑二姓。 ④彝(130)、撒拉、回等民族均有

  • 郭琿

    读音:Guōhú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郭浑〕(180,260)。【人】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常魁之妻为郭浑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