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裏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默哷〕、〔摩哩齐〕(24)。【人】 毕也速答立,迷里氏,家秦州(57)。一作毕伊苏岱尔立,默哷氏(24)。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默哷〕、〔摩哩齐〕(24)。【人】 毕也速答立,迷里氏,家秦州(57)。一作毕伊苏岱尔立,默哷氏(24)。
读音:Jiànglì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穆公时匠丽寇之后(6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有匠丽氏(7,12,15,60)。晋厉公游于匠丽氏,见《左传》(17,21)。故匠丽系地名,当以地为氏。一说,匠丽为官名,以
读音:mò lí吐蕃首领之姓。(见《唐书》)
读音:Fán/Farn【综】 凡一作凢(19,21)。或系樊姓俗写。汉、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江西萍乡(371)、广西都安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Yóudàlì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,以部为姓(425)。
读音:shù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大夫仲述(一作仲孙术)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4,7,9,12)。②辽时契丹人姓(60)。【望】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四川成都(9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湖北黄岗
读音:Héjiě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唐书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和解热素。” 未详其源。
读音:Shìq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称: “春秋时齐国贵族有此姓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即士疆氏。”
读音:Kòukě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拉沁及乌噜特地方(23,63,260)。清蒙古正白旗中有此姓(259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喀喇沁及乌噜特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
读音:Gōujǐng【综】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句井疆,卫人(15,21)。一说,句井疆姓句,名井疆(7,17)。亦作〔钩井〕(19,21)。
读音:Lìlù【源】古帝栗陆氏之后,以号为氏(7,9)。 【变】一作〔栗睦〕(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古帝栗陆氏之后。” 《中文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