鼐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miáo巴陵郡四姓有猫氏。(见《太平寰宇记》)湖广江、鄂、岳三州人尚有猫姓。(见《通雅》)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载。其注引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“巴陵郡四姓有猫氏。
读音:Zhāng【源】 鄣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鄣城集,后灭于齐。或其后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当与章姓同源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其注
读音:Guóshì【源】 主国之卜筮者以为氏,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(60,62)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国筮子十七篇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云:“主国之卜筮者
读音:qí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桓公相管仲之孙仕鲁者别为禽氏(7,17,21,60)。②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敬仲之后有禽氏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)。③春秋时鲁展禽(即柳下惠,名获,字季)之后
读音:tú qiú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秦嬴之后分封,以国为姓有菟裘氏(7,9,12,17,60)。春秋时菟裘为鲁邑,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北(7)。【变】 后改为菟氏(15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
读音:Yědié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上音 ‘野’; 下音 ‘絰’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“野咥”云: “后魏姓。一作 ‘虵絰’; 又作 ‘吔咥’”。《中国姓
读音:Xīmén【源】 ①商汤之臣有西门疵(17)。此为西门氏之始。②春秋时郑大夫居西门,因氏(6,12,60,62)。③春秋时齐国公族有西门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【望】 晋阳(17,418)。【布
读音:Yóu【综】 沋为水名,在山东高密境,居此水旁者或以为氏。或为游姓之讹。江苏高淳(305)、台湾高雄(64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新余,山西之太原、阳泉、临汾、朔州等地
读音:Fú【综】 汉时有罘夜敞、罘夜张,见《印薮》(15,21)。今山西怀仁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èmùbù’ěrgé【综】 清驻防呼伦贝尔正白旗有勒木布尔格氏(259,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