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诗词古文>魏良臣生平

魏良臣生平介绍

魏良臣生于北宋绍圣元年(1094年)八月二十三日,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四月十七日,年69岁。少年时入建康郡学,与秦桧、范同、段拂、何若等人为同舍生,此五人后皆位至宰相。宣和三年(1121年)良臣25岁,登进士第。初除丹徒尉,以后仕历,据《宋会要辑稿》各门、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各卷等史籍、别集、方志记载,按年排列于后,凡出处不见上两书者,均为加注。>>查看魏良臣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建炎年间,任严州寿昌令。

  绍兴三年,左从政郎、敕令所删定官。

  绍兴四年,迁都官员外郎。是年十月初三日,以以左宣教郎、吏部员外郎假左朝请大夫、试尚书工部侍郎充奉使金国军前奉表通问使,右武大夫、果州团练使王绘副之。

  绍兴五年正月二十一日,以“奉使亡状”罢吏部郎、奉祠。

  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,以左朝奉大夫行尚书吏员外郎。

  绍兴九年五月一日,迁右司员外郎。九月一日迁左司员外郎。

  绍兴十年十月二十四日,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。是年十一月十四日迁尚书吏部侍郎。

 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日以左朝散大夫、吏部侍郎假左正议大夫,吏部侍郎、文安郡开国侯充奉使金国军前禀议使,以保信军承宣使兼阁门事王公亮副之。

  绍兴十三年九月十一日以御吏李文会奏劾,罢吏部侍郎,出知池州。绍兴十五年闰十一月,尚在知池州任内。

  绍兴十九年五月十二日,以敷文阁直学士、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庐州,至二十年四月吴逵知庐州,良臣当已罢去此后家居五年。

  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八日,以敷文阁直学士参知政事。

  绍兴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罢参政,以左中大夫出知绍兴府,三月到任,十二月奉祠(参《宋宰辅年表》、《嘉泰会稽志》卷二)。

  绍兴二十八年正月,以资政殿学士、提举临安府洞宵宫知宣州。是年九月二十五日,改知潭州。

 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二十日,改知洪州。四月十七日,卒于任。终左中大夫,致仕转一官,上遗表特赠五官,为左宣奉大夫;九月二十三日,因前知潭州卖官田赏,再赠一官为左光禄大夫。后谥敏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无名

    汉末建安魏国官员时期,由魏国东曹掾崔琰推荐。在曹操称魏王时,曾上表称赞曹操功业,受到时人讥讽。推荐者崔琰也被时人批评。

  • 刘几

    刘几(一○○八~一○八八),字伯寿,号玉华庵主(《风月堂诗话》),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仁宗朝进士(清雍正《河南通志》卷四五)。通判邠州,知宁州。英宗时为秦凤总管。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,隐居嵩山玉华峰下。哲宗元祐三年卒,年八十。

  • 刘子羽

    刘子羽(1086-1146),字彦修,建州崇安五夫里府前村人。资政殿大学士刘韐长子,南宋初年官员、将领。宋徽宗宣和中父刘韐帅浙东,佐父主管机宜文字,以破方腊功,入为太府簿。后随父帅真定,以抗金知名。宋高宗建炎初,除枢密院检详文字。张浚宣抚川陕,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。绍兴二年(1132年),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。四年,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,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。六年,张浚还朝,起知鄂州、权都督府参议军事。八年再贬单州。十一年,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。以不附秦桧,十二年罢,提举太平观。十六年卒,年六十。

  • 胡长孺

    胡长孺(1249-1323年),一作艮儒,字汲仲,号石塘,婺州永康人。生于淳佑九年,卒于英宗至治三年,年七十五岁。咸淳中从外舅徐道隆入蜀,铨试第一名。授迪功郎,监重庆府酒务,拜福宁州悴。宋亡,退栖永康山中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下诏求贤,有司强之,拜集贤修撰舆宰相,议不合,改扬州教授。至大元年(公元1308年)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。延祐元年,转两浙都转运盐使,司长山场盐司丞,以病辞后,不复仕,隐杭州虎林山以终。门人私谧纯节先生。

  • 徐琬

    一作徐琰,元东平人,字子方,号容斋,又号养斋、汶叟。世祖至元初,以荐为陕西行省郎中,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。有文学重望。卒谥文献。

  • 完泽

    (1246—1303)元人,蒙古土别燕氏。初为太子真金僚属,署詹事长,甚受器重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,拜中书右丞相,革除桑哥弊政。成宗时,仍原官,加太傅,录军国重事。卒谥忠宪。

  • 梁全

    元杞县人,徙晋康。好学通《礼记》,有文武才。仁宗时以乡荐为本州同知。为政以厚风俗,兴教化为本。郡屡为西寇所扰,全谕民以防御策,自是岁免劫夺。调向武州同知,迁太平路,封敦武校尉。

  • 易龙

    易龙,字体乾。鹤山人。明孝宗弘治十四年(一五〇一)贡生。事见清乾隆《鹤山县志》卷九。

  • 谭宣子

    谭宣子,宋朝词人,生卒年不详,字明之,号全阉。

  • 周寿昌

    (1814—1884)湖南长沙人,字应甫,一字荇农,晚号自庵。道光二十五年进士,授编修,擢至侍讲。太平军攻湘时尝劾赛尚阿、和春作战不力,称敢言。后随办京畿防务,不畏上官,敢据实开释无辜。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光绪初罢官居京师,专注著述。诗文书画均为时所重。心力所瘁,则在两《汉书》,有《汉书注校补》、《后汉书注补正》、《三国志注證遗》、《思益堂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