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诗词古文>李俊民生平

李俊民生平介绍

李俊民(1176~1260)或(1175~1260)字用章,自号鹤鸣老人,泽州晋城(今属山西晋城)人。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。年幼时,勤于经史百家,尤精通二程理学。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,弃官教授乡里,隐居嵩山,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,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。金亡后,忽必烈召之不出,卒谥庄靖。能诗文,其诗感伤时世动乱,颇多幽愤之音。有《庄靖集》。
>>查看李俊民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李俊民,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,排行第三。幼年能文。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,即北宋哲学家程颐、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“理学”,“其于理学渊源,冥搜隐索,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。”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,他无不研究,未及仕,已成名儒。

  金章宗承安五年(1200),25岁的李俊民以经义举进士第一,授应奉翰林文字,文名雄于一时。不久,任沁水县令,并提举长平(今高平西北)仓事,进升朝请大夫。未几,因他厌恶官场应酬,弃官归田,以所学教授乡里。由于他学问渊博,加之状元声威,从学者甚众,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。贞佑二年(1214),金宣宗自中都(今北京城西南隅)南迁汴京(今开封市)。因为战乱,李俊民于贞佑三年(1215)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,后迁徙至怀州(今河南沁阳),不久又隐于西山。在河南的这段时间,有隐士荆先生,授给他邵雍的《皇极》数学,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、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,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,自叹弗如。元灭金后,李俊民徙居怀州,不久又隐居于崇山。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,在大阳生活,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,协助他教授学生,所以,仅五六年,所培养的人才,“以通经被选者”有一百二十二人。

  元初,忽必烈即汗位前,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,盛赞他“易理,易数两造精微”。元宪宗蒙哥七年(1257),忽必烈在藩邸,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,天天延访,从不间断。上至天文、下至地理,经史百家,无所不谈。忽必烈想授以高官,但李俊民拒绝入仕,恳赐还山,忽必烈钦佩其气节,尊重其人格,便派专人护送。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,因李俊民精通《皇极》数,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。当忽必烈即汗位,改元中统,李俊民已卒于嵩山,享年85岁,葬于晋城崔家庄北。元世祖中统初,赐谥庄靖先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刘攽

     刘攽bān(1023~1089)北宋史学家,刘敞之弟。字贡夫,一作贡父、赣父,号公非。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,一说江西樟树人。庆历进士,历任曹州、兖州、亳州、蔡州知州,官至中书舍人。一生潜心史学,治学严谨。助司马光纂修《资治通鉴》,充任副主编,负责汉史部分,著有《东汉刊误》等。

  • 周真一

    周真一,号集虚斋高士(《洞霄诗集》卷六)。与孝宗淳熙时道士徐仲渊有交。

  • 萧与成

    萧与成(1494年-1579年),字宗乐,号铁峰。广东潮阳县(今属潮阳区)人。明正德十二年(1517年)中进士,授以翰林院检讨,参与预修《明武宗实录》,后升为修撰承务郎。两年后以“丁外艰”告老返乡。乡居期间,时值倭寇扰乱中国沿海地区的高峰期,曾组织抗击倭寇。

  • 陈熙昌

    陈熙昌,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进士出身。原籍广东南海沙贝乡。

  • 郑经

    郑经(1642年10月25日—1681年3月17日),一名郑锦,字贤之、元之,号式天,昵称“锦舍”,籍贯福建泉州,延平王郑成功长子,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,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。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。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,郑经人在厦门,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,在周全斌襄助下,前来台湾弭平郑袭,自称“招讨大将军世子”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3月17日,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,终年40岁,谥号文王。

  • 易龙

    易龙,字体乾。鹤山人。明孝宗弘治十四年(一五〇一)贡生。事见清乾隆《鹤山县志》卷九。

  • 朱中楣

    朱中楣,字远山,庐陵人。明宗室议汶女,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,礼部尚书振裕母。有《石园随草》。

  • 黄孝迈

    黄孝迈(生卒年不详),南宋诗人,字德夫,号雪舟。有人说他“妙才超轶,词采溢出,天设神授,朋侪推独步,耆宿避三舍。酒酣耳热,倚声而作者,殆欲摩刘改之(过)、孙季蕃(惟信)之垒”,“其清丽,叔原(晏几道)、方回(贺铸)不能加其绵密。”有《雪舟长短句》。存词4首。

  • 贾固

    贾固,元(约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在世)字伯坚,山东沂州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明太祖洪武初前后在世。工散曲。官至中书左参政事。

  • 汪洙

    汪洙,字德温,鄞县(今宁波市鄞州区)人。元符三年(1100)进士,官至观文殿大学士。其幼颖异,九岁能诗,号称汪神童。父,汪元吉,曾任鄞县县吏。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,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,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,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(司法参军)的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