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诗词古文>冯延登生平

冯延登生平介绍

冯延登(1175年—1233年),字子骏,号横溪翁,吉州(今山西吉县)人。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年)中进士。贞祐二年(1213年),担任河中府判官、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。兴定五年(1221年),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,任太常博士。元光二年(1223年),管理登闻鼓院,兼任翰林修撰。在正大八年(1232年),与元议和时被监押,天兴元年(1232年)被释放,任祭酒,后又任吏、礼二部侍郎。天兴二年(1233年),汴梁被元军围困,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,投井自杀,卒年五十八岁。>>查看冯延登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事业有成

  冯延登,为冯时次子。年幼时就很有悟性,等到成年,事业有成。承安二年(1197年),考中了词赋进士。调任真簿、德顺州军事判官。泰和元年(1201年)转调到边宁做县令。大安元年(1209年)秋季七月份,霜冻导致庄稼减产,民众很难取得食物,冯延登开仓发放粮食,赈济借款,保全、养活了很多人。贞祐二年(1213年),补尚书省令史,不久担任河中府判官、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。兴定五年(1221年),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,任太常博士。 

  使者经历

  元光二年(1223年),管理登闻鼓院,兼任翰林修撰,奉命出使西夏,负责接送来使。正大七年(1231年)担任国子祭酒。凭借翰林学士承旨的帮助,担任国信使。

  在正大八年(1232)带着国书到元军虢县军营。有旨下达,问他:“你认识凤翔的元帅吗?”冯延登回答:“认识。”又问他:“他是个怎么样的人?”冯延登回答:“做事很勤快的人。”又对他说:“如果你能招降凤翔元帅,我就能免你一死,不然就要杀了你。”冯延登回答:“我带着书信是来请和的,招降怎么会是使者的责任?招降了也是死,不招降也是死,不如今日就死。”到了第二天,又问冯延登:“你重新考虑过招降的事吗?”冯延登像之前那样回答,问了第二第三遍,冯延登都执意不回答。第三天,下诏告诉冯延登,说:“你的罪行是应该死的,但是按理说我是不能杀使者的,你珍惜你的须髯如同对待你的性命(那就剪下你的须髯)”喝叱左右用刀截断冯延登的须髯,冯延登丝毫不为所动,于是被监押到丰州。

  慷慨就义

  天兴元年(1232年),冯延登被放了出来,金哀宗安抚宽慰了他许久,又让他担任祭酒,后任过吏、礼二部侍郎,管理刑部尚书。天兴二年(1233年)元军围困汴京,冯延登仓促逃难,被元军骑兵抓获,打算将他送到北方。冯延登言辞慷慨,宁可就义也不愿受辱,于是跳入城旁井里而死,卒年五十八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邺

    罗邺(825—?),字不详,余杭人,有“诗虎”之称。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。著有诗集一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  • 李煜

    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
  • 陈郁

    陈郁(1184-1275)字仲文,号藏一。江西临川人。陈世崇之父。并称“临川二陈”。南宋著名诗人。文学优异。卒于德佑元年,年九十二。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《随隐漫录》。工诗词。他的词婉转隐喻,但情调高亢,宣扬爱国思想,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。著有《藏一话腴》4卷,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子部杂家类。《全宋词》辑其词四首。事见清同治《崇仁县志》卷八。

  • 晁公武

    晁公武(1105—1180),南宋著名目录学家、藏书家。字子止,人称“昭德先生”。济州钜野(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)人,晁冲之之子。

  • 周德清

    周德清(1277-1365)元代文学家。字日湛,号挺斋,高安(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)人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。工乐府,善音律。终身不仕。著有音韵学名著《中原音韵》,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。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。《录鬼簿续篇》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,然其编著的《中原音韵》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。「德清三词,不惟江南,实天下之独步也。」《全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31首,套数3套。至正己(1365)卒,年八十九。

  • 朱家祯

    朱家祯,清远人。明思宗崇祯间任按察司知事。事见民国《清远县志》卷一〇。

  • 朱承爵

     常州府江阴人,字子儋,号舜城漫士,又号左庵。为文古雅有思致。能画。好藏书,尝以爱妾换宋刻本《汉书》。有《存馀堂诗话》、《灼薪剧谈》。

  • 朱彝尊

    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  • 邵谒

    邵谒唐(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广东韶州翁源人。唐代“岭南五才子”之一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。

  • 窦弘余

    窦弘余(生卒年不详),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西)人,一作京兆金城人。窦常之子。武宗会昌元年(841)为黄州刺史。事迹参《窦氏联珠集·窦常传》、《剧谈录》卷下、《嘉定赤城志》卷八。存词一首,据《剧谈录》津逮本录入,校以四库本,并参校守山本《唐语林》、董本、清钞本《青琐高议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