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诗词古文>释函可生平

释函可生平介绍

释函可(1611-1659),字祖心,号剩人,俗姓韩,名宗騋,广东博罗人。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。明清之际著名诗僧。>>查看释函可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作为名门之后的函可,年轻时多才、好义、豪爽,原为江南名士,“倾动一时,海内名人以不获交而耻”。其父病逝北京后,家道零落,深感世事无常,遂发遁入空门之念。他29岁时忧世伤生,更经高人点拨,于是别母抛妻,赴江西庐山,拜空隐老人道独为师,皈依佛门,落发舟中,法名函可,字祖心,法号剩人,“剩人”的意思是希望躲避世俗世界。其后,在广州城东黄华塘创“不是庵”为静修之所,又名“黄华寺”。

  函可虽已出家,然家事国事常系于心。顺治二年(1645)春天,函可自广州来南京,刷印藏经。他目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,看到杀身成仁的明代遗臣,写下了传记体的《再变记》。顺治四年(1647年)九月,函可通过与其父有师生关系、当时已是清朝大员的洪承畴的帮助,取得了回广东的印牌。然而,当函可与他的四个徒弟出城的时候,他的《再变记》和所托带福王弘光帝的书稿被清兵截获。之后,他被押解到了北京受审。史上“文字狱”案,受牵连的人员无数,惟独函可案是清代“文字狱”案中“无人受牵连”的个案,足见函可的磊落与担当。顺治五年(1648年),清廷对他从轻发落,敕往沈阳“慈恩寺”,以示大开“慈恩”。函可被流放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对佛思过,可以说,他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。

  流放生活是悲苦的,这些江南才子们在盛京城外的村子里,用握惯毛笔的手来开荒种地;女眷们则用习惯于描眉的手,在冰天雪地之中洗衣做饭。这种难以排遣的烦闷与生活的贫苦,往往使这些失去希望的流人匆匆过世。顺治七年(1650年)九月的一天,这些流人们在左懋泰的家里庆贺函可的生日,在冰天雪地里,共同的命运使这些江南人士忘记了身份的差异,以至于函可提出模仿江南才子结社的风气,自创诗社时,得到了积极响应,当时在场的僧3人,道2人,士16人,后来者8人等,共和诗32首。函可称诗社的名称为“冰天诗社”,这是东北历史上的第一家诗社。这些丧失了家国、丧失了故乡亲朋、丧失了自我身份的人们,有了诗境的土壤。

  函可极高的诗文和品行使他获得了百姓极大的崇敬。每当他讲法时,听者总是如云,无论是凶暴之徒,还是愚钝之辈都愿意聆听他的教诲,至于来请他排忧解难的更是络绎不绝。除了在慈恩寺外,他还相继在普济寺、金塔寺等七座古刹作过道场。后来,他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之祖,这在慈恩寺和千山都曾留有碑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荀彧

    荀彧(xúnyù)(163年-212年),字文若。颍川颍阴(今河南许昌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战略家,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。荀彧早年被称为“王佐之才”,初举孝廉,任守宫令。后弃官归乡,又率宗族避难冀州,被袁绍待为上宾。其后投奔曹操。官至侍中,守尚书令,封万岁亭侯。因其任尚书令,居中持重达十数年,处理军国事务,被人敬称为“荀令君”。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,调离中枢,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(一说服毒自尽),年五十。获谥敬侯,后追赠太尉。

  • 元子攸

    元子攸(507—531年),即北魏孝庄帝,字彦达,河南洛阳人。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(528~530年在位),献文帝拓跋弘之孙,孝文帝元宏之侄,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,母为李媛华。武泰元年(528年),孝明帝元诩遇鸩而驾。尔朱荣兵向洛阳,图谋废立,以元勰家族为忠勋民望,遂拥立元子攸为皇帝,年号建义。不久,发动河阴之变,讨平葛荣、邢杲和元颢叛乱。永安三年(530年),诱杀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。之后,尔朱兆攻破洛阳,将元子攸受掳北上,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,时年二十四。太昌元年(532年),追尊庙号敬宗,谥号孝庄皇帝。

  • 张巡

    张巡(708年—757年11月24日),字巡,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(《新唐书》本传载为邓州南阳)。唐代中期名臣。唐玄宗开元末年,张巡中进士,历任太子通事舍人、清河县令、真源县令。安史之乱时,起兵守雍丘,抵抗叛军。至德二载(757年),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,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,在内无粮草、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,前后交战四百馀次,使叛军损失惨重,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,遮蔽了江淮地区,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。终因粮草耗尽、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。后获赠扬州大都督、邓国公。唐宣宗大中二年(848年),张巡绘像凌烟阁。至明清时,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。

  • 柴随亨

    柴随亨(一二二○~?),字刚中,号瞻岵居士,江山(今属浙江)人。宋理宗宝祐四年(一二五六)进士,时年三十七(《宝祐四年登科录》)。曾知建昌军。宋亡,与兄望、弟元亨、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,世称‘柴氏四隐’。著作已佚。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,编为《柴氏四隐集》。事见清同治《江山县志》卷一一。柴随亨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柴氏四隐集》为底为本,编为一卷。

  • 张砚

    (1178年-1249年),字无准,号佛鉴禅师。四川梓潼(今四川省梓潼县人)人,俗姓雍,为南宋临安府径山寺沙门,为禅宗六祖惠能大鉴禅师下第二十世孙,临济宗破庵祖先禅师(1136年-1211年)法嗣,禅门高僧。

  • 周文质

    周文质(?-1334),元代文学家。字仲彬,建德(今属浙江)人,后居杭州。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,两人情深意笃,形影不离,故《录鬼簿》对他有详细的记载:“体貌清癯,学问渊博,资性工巧,文笔新奇。家世儒业,俯就路吏。善丹青,能歌舞,明曲调,谐音律。性尚豪侠,好事敬客善绘画,谐音律。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。现仅《苏武还乡》(或称《苏武还朝》)存有残曲。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,套数五套,多男女相思之作。

  • 范梈

    范梈(pēng)(1272—1330)元代官员、诗人,与虞集、杨载、揭傒斯齐被誉为“元诗四大家”。字亨父,一字德机,人称文白先生,清江(今江西樟树)人。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、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、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,有政绩,后以疾归。其诗好为古体,风格清健淳朴,用力精深,有《范德机诗集》。

  • 邾经

    经字仲谊,维扬海陵(今泰州)人,元末进士。有《玩斋集》。

  • 完泽

    (1246—1303)元人,蒙古土别燕氏。初为太子真金僚属,署詹事长,甚受器重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,拜中书右丞相,革除桑哥弊政。成宗时,仍原官,加太傅,录军国重事。卒谥忠宪。

  • 李淦

    元建昌南城人,字性学。初长明道书院,世祖征为国子助教,改扬州儒学正,上书言叶李之罪,诏为江阴路教授,以旌直言。淦为文闳密深厚,博通星官浮屠道士百家之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