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地仓。见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胃黄者,吐逆下利,心腹气胀,或时烦闷,不能饮食,四肢无力,若唇口面目舌根黑者,难治。”治用点烙法及服人参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病证名。清·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:“未产目病号兼胎。”即妊娠目病。详该条。
拔罐法的古代名。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。详火罐法条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即炮制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瘰疬之夹项而生者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如黄豆结篓者名锁项疬。”参见瘰疬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喑。即失音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疮疡之由胎毒形成者。古人认为系因孕母恣食辛、热、煎、炒,或七情内火妄动,热毒传于胎中,致儿生后发为疮疡肿毒。治宜清热解毒。用五味消毒饮、仙人活命饮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