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邪刺

五邪刺

古刺法名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有五邪。”指对五类病邪分别用不同针具予以针刺的治疗方法。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名五邪刺。五邪为痛邪(疮疡)、大邪(病邪实盛)、小邪(正气亏虚)、热邪寒邪。此“五者之病,皆在皮肤肌肉气分。”“刺痛者用铍针”,使“肿聚散亡”,消痛破结;“刺大者用锋针”,“泄夺其有余”,使实邪得除;“刺小者用圆利针”,“补其不足”促正气恢复;“刺热者用镵针”,使病邪“越而苍(沧),出游不归”,热除病却;“刺寒者用毫针”,“徐往徐来”,温益阳气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感三消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,有燥火、湿火之分。详燥火三消、湿火三消、消渴条。

  • 轻解散

    《外科真诠》方。防风、天花粉各五分,麦门冬、生地黄、白芍药各三钱,桑白皮二钱,黄芩一钱,柴胡八分。水煎服。治手阳明经风热而致的天火丹,症见两臂或一臂赤肿少黄色。

  • 风牵出睑

    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风牵睑出。详该条。

  • 构叶

    出《子母秘录》。为楮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柳州医话良方

    见柳州医话条。

  • 所生病

    经脉病候的一类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包括: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。如手太阴经“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,上气喘渴,烦心胸满。”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,反映在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。如手太阴经所生病还有“臑臂内前

  • 张仲景金匮要略

   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。

  • 粉葛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本便方》。为葛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食饱咳

    病名。指饱食后发咳嗽。多因脾胃虚弱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食饱咳,每一食饱则发咳嗽,此脾胃虚寒也。宜用《千金》温脾汤。若咽中痛而声鸣者,加干姜一两。”参见咳嗽条。

  • 夺血者无汗

    出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”夺,耗损之意。血汗同出一源,如已经失血的,不能再发其汗;已经发汗的,不能再耗其血。耗血而又。发汗,发汗而又耗血,汗血两失,气阴大伤,会加重病情,这是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