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黄狗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一部)1977版。为通光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即手冷、足冷、气冷、唇冷、面冷。为初生儿全身阳气衰竭的危象。
即清宣金脏法,见该条。
骨名。即脊柱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重刻烂喉痧辑要》。即白面痧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见通俗伤寒论条。
参见肝气犯脾、肝胃不和各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泻论》。又称饮泻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水渍入胃,名为溢饮滑泄。渴能饮水,水下复泄,泄而大渴。茯苓甘草汤、五苓散,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,乃督脉之病也。”参见饮泻、水恣
指小肠。小肠是承受胃腐熟的食糜进行泌别清浊的消化器官,故称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心合小肠,小肠者,受盛之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