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涩法之一。治疗肾气不固而遗精、滑泄的方法。症见频频滑泄、盗汗不止、腰痠耳鸣、四肢无力,用金锁固精丸、菟丝子丸。
又名胃实热。①指小儿胃气充盛,感受热邪,邪与气相搏,充斥阳明,则成实热。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,喜冷饮食。治宜清泻胃热,用泻黄散。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,胃实热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③小儿气血旺盛,发热引饮,
证名。指定睛直视。多因风热袭络,肝风内动所致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热入于目,牵其筋脉,两皆俱紧,不能转视,故目直也。”因热者,治宜清肝泻热,用泻青丸;风邪袭络者,宜熄风之剂,如钩藤、桑枝、全蝎之类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蛾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号玄白子。淮南人。学脉法于朱永明,朱氏得刘开之脉学。大德五年(1301年)道中扩充崔嘉彦、刘开之脉学,加以图解及歌括,撰成《玄白子西原正派脉诀》、《玄白子相类脉诀》、《玄白子诊脉八
病名。见《跌损妙方》。多因坠跌、压砸所伤。足跟部肿痛,压之痛剧,横径变宽,不能行走及站立。治宜麻醉下手法复位,夹缚固定。后期配合功能锻炼。用药见骨折条。
病证名。《温热类编》卷三:“阳暑,即动暑。”详阳暑条。
病证名。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。小儿长期缺乏营养,或乳食伤脾,均能导致脾胃积热,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。症见形体消瘦,毛发痿黄易脱,面色黄黯,腹部胀大,时有潮热,皮肤松弛,囟门低凹,头骨不合等症。治宜健脾利
即锁子骨。详拄骨条。
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的方法。如气虚发热,症见身热有汗、渴欲热饮、少气懒言,舌嫩色淡,脉虚大者,用补中益气汤。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,症见肌热面赤、烦渴欲饮,舌淡红,脉洪大而虚,用当归补血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