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因水土不习惯而发生的水肿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诸候》:“不伏水土者,言人越在他境,乍离封邑,气候既殊,水土亦别,因而生病,故云不伏水土。病之状,身体虚肿,或下利而不能食,烦满气上是也。”《医
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中。多因脾伤不能约水,下注于囊所致。症为阴囊、阴茎肿胀明亮。治宜健脾、益气、行水。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、泽泻、猪苓等。若发生在老人或久病者,多属难治。
即胎生青记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鼠妇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无根的脉象之一。脉浮散不聚,轻按有分散零乱之感,中按渐空,重按则无。《脉经》:“散脉大而散,散者气实血虚,有表无里。”主元气离散,见于病情垂危阶段。②足太阴之别络。以散行而上,故称。《素问·刺腰痛篇
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。即以气、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。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“附骨疽,又名白虎飞尸。”详附骨疽条。
疟疾之一。一名温疟、风疟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风伤卫疟,《内经》亦名温疟。风疟之症,《内经》云:风伤卫气,先热后寒。此言先后者,言多少也,言热多寒少之疟,是以不曰恶寒,而曰恶风、自汗、烦躁、伸欠也。不
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盘肠气痛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