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即苦豆草,详该条。
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以遍身紫块,发疮如杨梅状为特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杨梅瘟,遍身紫块,忽然发出霉疮是也。”治宜清热解毒汤下人中黄丸。并宜刺块令出血。参见瘟疫条。
病证名。见亡名氏《双燕草堂眼科》。双目细小称夹视。
产后三冲之一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:“败血上冲有三,……若闷绝呕恶。腹满胀痛者曰冲胃,……用平胃加姜桂,往往获效。不应,送来复丹。呕逆,腹胀,血化为水者,金匮下瘀血汤。”
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
【介绍】:见蒋宗武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苞蔷薇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雪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东风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风疮。古人认为因胎毒而生疮疥,系胎热外达而生。其症初如干癣,后则脓水淋漓,或结靥成片。治法参见胎毒疮疡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