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话
医家以笔记、短文、随笔等形式,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。
医家以笔记、短文、随笔等形式,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。
医方著作。3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82年。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、七百首(分正方及附方)。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涌吐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,润燥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荜拨,详该条。
见孙文垣医案条。
见《本草崇原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手掌中自觉发冷的症象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掌中寒者,腹中寒。鱼上白肉,有青血脉者,胃中有寒。”多由阴寒内盛所致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指第六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六椎下间主脾热。”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露兜竻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呃声响亮,强而有力,脉象滑大。多属胃实有火、痰湿阻滞。可见于伤食、胃神经官能症、急性胃炎等疾病。宜和胃降逆,兼清胃火或化痰湿。
《验方汇辑》卷五方。当归尾、桃仁(去皮尖)、煨大黄、牡丹皮、干漆(炒烟尽)、肉桂、牛膝、莪术各30克,三棱(醋炒)15克,麝香1.5克。为末,用皂角15克,芫花6克煎汤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50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