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十二经筋

十二经筋

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。由于它的分布部位及其病候着重在“筋肉”方面,因称“经筋”。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与十二经脉基本一致,阳之筋分布在肢体外侧,阴之筋分布在肢体内侧,但都从四肢末端起始走向躯干,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,阳之筋上走头面,阴之筋进入腹腔,但都不入内脏。经筋发生病变,临床上多表现为筋脉的牵引、拘挛、弛缓、转筋强直抽搐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不女

    指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而无生育能力的五种病证。《广嗣纪要·择配篇》:“五种不宜:一曰螺,阴户外纹如螺蛳样、旋入内;二曰文,阴户小如筋头大,只可通,难交合,名曰石女;三曰鼓花头,绷急似无孔;四曰角花头,尖

  • 草杨梅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睥倦

    病证名。见佚名《双燕草堂眼科》。即上胞下垂。详该条。

  • 蒲黄草

    出《经效产宝》。为香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紧唇疮

    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五。即小儿紧唇。详该条。

  • 热呕

    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胃中挟热,烦躁,聚结涎沫,食入即吐,名曰热呕。或因胃热伏暑,及伤寒伏热不解,湿疸之类,皆热之所为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·热呕》:“胃受邪热,心烦喜冷,呕吐不止。”可

  • 李譔

    【介绍】:三国蜀官吏。字钦仲。梓潼涪(今四川梓潼)人。曾为仆射中散大夫,通五经诸子,博学,笃好医方。

  • 炸腮

    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四。即痄腮。详该条。

  • 徐澄观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谦条。

  • 痘不灌浆

    痘疮由小小血泡,起胀渐大,变成水泡形,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。灌浆时,根、窠要红润,脓浆要饱满,色如黄蜡,二便正常,饮食不减者为佳兆。痘不灌浆,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谓有二因:“一则气血不足;一则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