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论著作。2卷。清·张志聪撰于1670年。上卷大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杂论医理,对脏腑功能、病原、病症、病种、证治、方剂等,分题予以辨析,说理简明扼要。作者对古医书和医家谬误之说颇多纠正,对六经和脏腑的功能
骨名。又名锁子骨、缺盆骨、骨。即锁骨。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:“拄骨者,膺上缺盆之外,俗名锁子骨也。内接横骨,外接肩解也。”
综合性医书。清·奎瑛撰于1842年。4卷。本书包括药性与脉诀二编。药性按平、温、寒、热性分类记述,并以药物的药性结合升降浮沉和配伍的原则予以阐述;脉诀简述诊脉各法,并介绍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内容简略。
【介绍】:汉代医生兼养生家。号青牛道士。陇西(今甘肃陇西)人。善用中药及针灸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敦疽、足指发。即除大指(趾)外发于四趾之脱疽。证治见脱疽条。
【生卒】:1897~1969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原名甘崇兰。江苏太仓人。年青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,后改姓陆。解放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,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。解放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
病证名。出《医学纲目》。为风毒内袭于肠而致的急性痢疾。其症下痢,形如青草汁,或痢下物如鸡肝片。治宜疏风解毒。用白头翁汤加减。
①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芜菁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高、隆起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卒风暴起,则经水波涌而陇起。”②并陇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日中而阳陇为重阳,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