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4卷,附方1卷。清·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。戴氏取《温疫论》予以增订、删改,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,特别是早期症候的鉴别。卷1辨析气、色、脉、舌、神,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、受病、传经、兼症等方面的不同
皮肉相交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先浅刺绝皮,以出阳邪。”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蚱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二:“附骨痈,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,风冷入于肌肉,与热气相搏,伏结近骨成痈。其状无头,但肿痛而阔,其皮薄泽,谓之附骨痈也。”由邪气深入,结于骨而发。初起病势急骤,全身不适、
即八髎,详该条。
见陈稚泉《妇科心得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又作劳瘵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简称《金匮心典》,3卷。清·尤怡纂注。书成于1729年。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,颇有心得,纂注时力求得其典要,故书名“心典”。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,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。文笔简炼,条理通达。对原文
证名。亦称脉溢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八:“毛窍血出,节次若血不出,皮膨胀如鼓,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,此名脉溢。饮生姜汁、水各一二盏即安。”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