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力黄
见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。为千斤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。为千斤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咯血》。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、血点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痰涎血者,脾家畜热所致,宜加味逍遥散,清肺汤;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,病尤为甚,其条分缕判,则有由六经之火者,宜山栀
病证名。月经过多证型之一。多因经期不慎,过度劳伤,冲任受损所致。症见月经过多,并持续时间较长,血色暗,面色萎黄,体倦乏力,或有腰腹酸坠等。治宜固冲止血。方用安冲汤、云南白药等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下窍门》。①指肾虚精败之淋证。多因男子精未盛,老人精已衰,而为房劳所伤,致肾虚精败成淋。其证大小便牵引而痛,愈痛则愈便,愈便则愈痛。治宜温补。用《金匮》肾气丸,或生料鹿茸丸。②即劳
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方。熟地黄二两,泽泻、茯苓、山茱萸肉一两,延胡索、牡丹皮、牡蛎各一两二钱(一方有玄参,无延胡索)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。治瘰疬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心火妄动,金被火灼或心血心气不足所致的咳嗽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咳嗽》:“心经咳嗽之症,咳则心痛,喉中解解如梗状,甚则舌肿咽痛。”多因心火妄动,金被火囚,肺叶焦满,或心血不足,心气亏损所致。治宜选
《伤寒论》六经病之一。它是阴阳消长、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,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。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。上热下寒者,症见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下利及吐蛔等,治宜清上温下。厥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汝化。杞县(今河南杞县)人。先业儒,考取诸生。后因母病学医,医病效果较好,名振当地,曾任太医院修职郎。
选穴法的一种。指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。如颅脑手术取颧髎,甲状腺手术取扶突等是。
气功术语。早为道家修练方法之一。是通过吸气、咽气等进行的练功方法。《晋书·张忠传》:“恬静寡欲,清虚服气,餐芝饵石,修导养之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