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虚身肿之症,小便清利,大便溏泄,面色萎黄,语言懒怯,常肿常退,此脾虚肿之症也。脾虚身肿之因,大病后,久泻后,脾土之真阴受伤,转输之官失职,不能运化水谷,则诸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肺胃积热,痰毒邪火上冲咽喉,或感受秽恶之气,郁怒而生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亦云:“此症受秽恶之气,后因怒生喉中,卒然肿胀,渐至杀人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消肿解毒。用粘子解毒汤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赪桐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北魏医生。清河(今河北省境内)人。善长针灸。
穴位名。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详八华条。
病名。见清·徐瑛《接骨全书》。证治参见胸骨伤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腹皮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盛寅条。
指经络之气。人身十二经脉、十五络脉共二十七气。这些经络之气,循行人体上下手足之间,从井穴开始,入合于内,流注五腧,最后汇于脏腑,循环不已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,凡二十七气,……二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黑水凝翳内障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