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舌。亦名舌菌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舌疳心脾毒火成,如豆如菌痛烂红,渐若泛莲难饮食,绵溃久变瘰疠风。”本病发于舌部。多由心脾二经毒火上炎所致。初则舌肿如豆,渐之肿如菌样,头大蒂小,故亦称之曰舌菌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鼠妇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冠仙条。
痰证之一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稠痰,饮食衣褥过厚,火蒸津液成痰稠浊,又有火郁于心肺。”宜用海石、瓜蒌、半夏、诃子、杏仁、贝母、五倍子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栗毛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医学初阶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胖大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见《针灸大全》。即关元。见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败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飞蝇散乱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