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观本草札记
书名。2卷。清·柯逢时撰。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柯逢时撰。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即天柱骨折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脾气虚弱而多涎者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小儿多涎,由脾气不足,不能四布津液而成。”症见神疲,面色萎黄,涎多清稀。治宜补益脾气。用补中益气汤。
病名。瘘者,“疮也”(《玉篇》)。喉瘘即喉疮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二:“喉瘘,一名喉疮。喉间生肉,层层相迭,渐渐肿起不痛,有窍出臭气,废饮食。”参见喉疮等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摘录》卷二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服药方法之一。病在上部,药汤宜少量,分多次服。如咽喉痛,宜缓慢频频含咽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马齿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合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足后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足面,状如粟米,痒极入骨,急隔蒜灸之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黄水疮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