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导引图

导引图

书名。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画,是迄今我国最早的导引图谱。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连在一起。画高40厘米。上有四十四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象,分上下四层,每层绘有11幅小图。每幅小图平均高9~12厘米。每小图为一人像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或有衣著,或裸背,均为工笔彩绘。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,多为徒手操练。其中涉及到动物的有八图。鸟最多,占四图,计有鸟、鹞、鹤、鸇。猿猴次之,计二图。此外为一龙,一熊。与五禽戏相对照缺鹿和虎。原无图名,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定的。②《隋书经籍志》:《导引图》三卷。原注:立一,坐一,卧一。③《导引图序》。梁肃作,原载《崇文总目》,王应麟《汉书艺文志考证》引文。此图可能是唐人图,系宋初著录。④《云笈七韱》卷三十四《宁先生导引养生法》有图。亦系宋画。原出处不详。⑤《六气导引图》一卷,见《崇文总目》。⑥《黄庭五藏导引图》一卷,见《崇文总目》(以上②至⑤皆佚)。⑦清·敬慎山房刊有《导引图》,但流传不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此事难知

    书名。2卷。元·王好古撰于1308年。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,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、脏腑、病理、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、治法等内容,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杲的学术

  • 食疳

    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痘疹遂生编

    见遂生编条。

  • 彭养浩

    【介绍】:见彭浩条。

  • 化燥

    又称津伤化燥。因津液消耗而出现燥证的病理。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,内热亢盛等原因,都能使邪气化燥,出现口干口渴、唇焦咽燥、便秘尿少、干咳、咯血或衄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。参见内燥条。

  • 裴王庭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色旁通五脏图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麦门冬理中汤

   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方。麦门冬、芦根、竹茹、陈仓米各一升,生姜四两,白术五两,甘草、茯苓各二两,陈皮、人参、玉竹各三两,蓴心五合。为粗末,水煎,分三次服。治上焦热,腹满不欲食,或食则先吐后泻,肘挛痛

  • 六纪

    运气术语。指六气之纪。即六气的上下升降,升天三年必降,下降三年必升。这样升降往来称为六纪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至天三年,次岁必降,降而入地,始为左间也。如此升降往来,命之六纪也。”

  • 王勋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于圣,安徽歙县人。撰有《慈航集三元普济方》一书,对疟、痢等证记述较详。但拘于运气之论,而刻板地制定六十花甲之方。

  • 腓腨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腓腨发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