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术语。始见于《灵枢·病传篇》:“或有导引、行气、乔摩、灸、熨、刺、焫、饮药之一者。”参见导引及行气条。
【介绍】:见沈金鳌条。
见《医学准绳六要》。即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红丝疔,见该条。
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建兰花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白术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清·曾懿《妇科良方》:“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,遂遗下一物,如脂膜状,乃气血素亏,产前劳伤,肝之脂膜,随血崩堕,名曰肝萎。治宜大补气血,略加升提之品。”类似胎膜残留。
【介绍】:见曹颖甫条。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苦竹笋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。挢是举起、翘起和矫正的意思,引即导引。指按摩和导引法。唐·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:“挢,……谓为按摩之法,夭挢引身,如熊顾鸟伸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