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张采田

张采田

【介绍】:

清末医家。字孟劬。浙江钱塘人。专门喉科,编著有《白喉证治通考》一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痕芋头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海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丙丁

   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,丙丁即丙日与丁日。丙丁属火,火分阴阳。丙为阳火,内应手太阳小肠经,故小肠经旺于丙日;丁为阴火,内属手少阴心经,故心旺于丁日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心主夏,手少阴、太阳主治,其日丙丁

  • 经行便血

    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津脱

    大汗亡阳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津脱者,腠理开,汗大泄。”张景岳注:“汗,阳津也。汗大泄者津必脱,故曰亡阳。”

  • 舌下痈

    病名。即痈生舌下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五:“舌下痈,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,然舌下有金津、玉液二穴,通于肾经,肾水枯竭,生于此穴,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。”参见舌痈条。

  • 手足不仁

    证名。指手足不知痛痒,不觉寒热的症象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。《伤寒明理论·不仁》:“不仁,谓不柔和也。痒不知也,痛不知也,寒不知也,热不知也,任其屈伸灸刺,不知所以然者,是谓不仁也。由邪气壅盛,正气为邪

  • 膏摩

    外治法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。用药膏涂擦体表的一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,具有按摩和药物的综合作用。例如治疗关节痛或皮肤癣病,用祛风药或抑制霉菌药加酒调成稠厚的膏,用布蘸膏摩擦局部。在武

  • 翻花下疳

    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下。即阴茎癌。详肾癌条。

  • 大腿骨

    骨名。即股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肠澼

    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①指痢疾。“澼”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,因自肠排出,故称肠澼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四:“痢疾一证,即《内经》之肠澼也。”②指便血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“夫肠澼者,大便下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