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医钞类编·肢体门》。即四支解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胪,皮也(《说文》)。逆胪,指手足甲际处皮肤的剥起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由于风邪入于腠理,气血不和所致。
出《摘元方》。为急性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许佐廷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即舌心,舌的中心部分。属脾胃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太阴之正,……上结于咽,贯舌中。”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冬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约1470~1550【介绍】:明代官吏兼医生。字希道,自号玉华子。海阳(今广东潮安)人。1502年进士,曾任礼部尚书等官职。喜好医方,通医术,为人治病效果较好,编有《程斋医抄》一书。
指葵菜、韭菜、豆叶、野蒜、葱等五种蔬菜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菜为充。”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买麻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