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得气

得气

①指进行针刺时,患者所产生的酸、麻、重、胀、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坚拒勿出,谨守勿内,是谓得气。”《医学入门》指出:“如针下沉重胀满者,为气已至,若患人觉痛则为实,觉酸则为虚。如针下轻浮虚活者,气犹未至。”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的得气,认为“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(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)。如已得气,则应“密意守气勿失”(《灵枢·小针解》)。如未得气,可采取候气催气的方法,促使得气。目前,对得气的理解,大多着重于受针者的感觉,称为针刺感应。详该条。②指针刺后,邪气得以疏泄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索气于胃胳(通络),得气也。”③指治病时,必须掌握天时气候,以及人的脏腑生化关系而用药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主,先甘后咸,……佐以所利,资以所生,是谓得气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细辛幌子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鲜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九宫

    ①即九窍,出《玄女经》。包括耳二、眼二、鼻孔二、口、前阴、后阴。②古代将八方及中央定为九宫,见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。九宫各有专名和数字(如表)。金、元时针灸家将八脉交会穴配合九宫数成为灵龟八法。

  • 背恶寒

    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背部有寒冷感觉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三:“背为阳位,背上恶寒,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。其病有七。一者暴中阴寒,四肢厥冷而背恶寒,脉必沉细,附子汤温散之;一者素禀阳衰,而背

  • 风腲腿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一:“风腲腿之状,四肢不收,身体疼痛,肌肉虚满,骨节懈怠,腰脚缓弱,不自觉知也。盖风邪侵于分肉,流于血脉,荣卫稽留,涩而不行,致身体骨节,肌肉腰脚,痹滞无力不能用也。”宜用五加皮

  • 医学课儿策

    见医学问对条。

  • 李子乘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注《太上黄庭外景经》,3卷。

  • 疟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、病理、证候、诊断和治疗原则,故名。

  • 膝盖骨

    骨名。即髌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腿游风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肾气游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旃那叶

    旃,音毡,zhān。见《药物学大成》。为番泻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