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截疟

截疟

①治疟疾方法之一。在疟疾发作前的适当时间,使用内服药(如常山槟榔草果、姜半夏煎剂)或针刺(大椎后溪间使等穴)等方法,以制止疟疾的发作。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一切疟无问远近,正仰卧,以线量两乳间,中屈,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。男左女右。”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列作奇穴,名截疟。位于乳头直下4寸。主治疟疾,胸胁串痛等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蒟叶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蒟酱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玉门不敛

    见清·沈明宗《医征女科》。即产后玉户不敛。详该条。

  • 何长治

    【介绍】:见何其伟条。

  • 坤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地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血瘀月经过少

    月经过少证型之一。多因寒凝气滞,瘀血内停,冲任血行不畅所致。因寒凝者,症见经行量少,色黯有块,小腹凉而痛甚于胀,拒按,喜得温热,血块排出后则痛稍减,治宜温经活血行瘀,方用少腹逐瘀汤,或用过期饮;因气滞

  • 内补当归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一方。炒当归、炒阿胶、白芷、续断、炮姜、川芎、炙甘草各四两,熟地黄五钱,炮附子、白芍药、肉桂各二两,吴茱萸、白术各三两,炒蒲黄八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温酒送

  • 风毒牙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卷五。症见风毒及热壅上攻,牙龈疼,或齿缝有红肉胬出。治宜祛风解毒、清热止痛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玉女煎、三仁汤、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参见牙痛、齿壅等条。

  • 益母艾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益母草,详该条。

  • 绝胎

    见清·根心堂主人《坤道指南》。即绝育。

  • 烙法

    外治法之一。古代用大小形式不同的金属器械,烧红后用以烙破脓疡,使脓液流出,以代刀针的方法。眼科亦用以“治残风溃弦疮烂,湿热久不愈者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,或胬肉攀睛割治后,“头处用火烙之,使其不再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