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捏法

捏法

①推拿手法名。与拿法相似,但需将肌肤提起。操作方法有两种:①用拇指和食、中两指相对,挟提皮肤,双手交替捻动,向前推进。②手握空拳状,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,挟提皮肤,双手交替捻动,向前推进。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失眠及小儿疳积等症。②伤科手法之一。适用于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手法治疗。医者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及其余四指在患部相对紧捏,并酌情配合上挺、下抠等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指麻木

    证名。亦称十指麻木。指手指不觉痛痒,麻木不适。多因风湿入络,或气虚兼有湿痰,瘀血阻滞所致。常为中风先兆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中风论》:“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。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不用,

  • 飞痘

    病名。指牛痘接种部位以外发生的痘泡。多由种痘后搔抓,致痘毒传播或入营血所致。初起丘疹,继成水泡,逐渐扩大,中凹如脐,泡周焮红,泡液逐渐变成脓液,溃后结痂而愈。重者宜清热凉血解毒,内服清瘟败毒饮,糜烂者

  • 抱膝

    正骨器械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又名竹箍。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。用竹或铁丝编制,或用橡皮制成。形状为较髌骨稍大的圆圈,并带四个“小足”,用纱布缠裹。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髌骨的周围,缚于腘部垫的木板

  • 火痰

    痰证之一种。①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痰病尤多生于脾,……留于胃脘,多呕吐吞酸,嘈杂上冲,头面烘热,名曰火痰。”②即热痰,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,详该条;③即外感燥痰,见《症因脉治·痰症论》。详该条

  • 外取

    义同外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故曰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说明治病的手段,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,或从上治,或从下治,或从内治,或从外治,以达到治愈的目的。

  • 脏象学说

   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。它认为人体是以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为中心,以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等六腑相配合,以气、血、精、津液为物质基础,通过经络

  • 脑空

    经穴名,代号GB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颞颥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后头部,风池穴直上,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循经考穴编》、《针灸集成》等)。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

  • 徐子默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浙江嘉兴人。辑有《吊脚痧方论》一书(1860年刊行),为论述霍乱证之专书,流传较广。

  • 砭镰法

    为疮疡开口法之一。是一种泻血疗法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一。又名砭法、飞针。古有外科“砭之以石”之说,包括排脓及截法二方面。①《灵枢·玉版》:“已成脓血者,其惟砭石铍锋之可取也。”即用瓷片之尖锋,或刀锋在疮

  • 舒卡·洛最给布

    【生卒】:1509~1580?【介绍】:明代藏族医学家,为舒卡·年姆尼多吉的后裔。西藏人。从幼接受教育,尤精于医学。他所著的《祖先遗教》,是对《四部医典》进行注释的重要著作,至今仍为人们学习医典的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