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即《舒氏伤寒六经定法》。1卷。清·舒诏撰。作者分析伤寒六经的证候,并扼要介绍其治法,治法中汲取了后世的一些经验方。本书或附刊于《舒氏伤寒集注》一书。
病名。即肩关节脱臼。出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又名肩胛上出臼、肩骨脱臼、肩骨失落、膈骨突出、髃骨骱失、肩骨出髎、肩骱迭下等。因跌打、闪坠所致。按脱出方向,可分前、后、上、下脱臼,尤以前脱臼为多见。患肩疼
养生及气功学专著。明初冷谦编撰。书分四时调摄、起居调摄、延年六字总诀、四季却病歌、长生一十六字诀,十六段锦法、八段锦法、导引却病歌诀、却病八则等编。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土荆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T2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脐上1寸,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,又云去任脉三寸。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,并有第九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胃痛,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多因风热郁肺不得疏泄,或腠理不密,汗出受风而发。女性多见,好发于面部,灼热潮红,起疹如粟,累累而生,时痛时痒,反复发作。治宜清热疏风,解毒止痒,内服枇杷清肺饮,外用颠倒散水调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漏管入通于囊也。”即穿通阴囊的漏管。相当于附睾结核所致的窦道。
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亦作眼痒。由风、火、湿、热、血虚等,以及邪退正复,气血得行,均可引起。眼内痒涩不适,重者痒若虫行,奇痒难忍。可见于今之沙眼、睑缘炎、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。内治:因风者,
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胞寒不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