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劳

暑劳

病名。①《不居集》卷四:“盛暑之月,火能烁金,不禁辛酒劳热躁攘,火动心脾,令人咳嗽气喘,骤然吐血衄血,头目不清,胸膈胀闷,烦渴不宁,即童稚老夫,亦有此病,昧者以为痨瘵,不知火载血而上升,非真阴亏损,而为虚劳者比也。”宜四物汤黄连解毒二陈汤合方去川芎白芍黄柏半夏,加贝母桔梗薄荷、麦冬、五味,或加童便、藕汁,或黄连香薷饮等。②即暑瘵。见《增订伤暑全书》卷上。详暑瘵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丁济万

    【生卒】:1903~1963【介绍】:近代医家。名秉臣,出生于上海,丁甘仁长孙。秉承家学,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,悬壶沪上,颇享医名。1931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,学精临床各科,尤擅伤寒时病。后迁香

  • 尾脊骨

    即尾骶骨。详该条。

  • 眼科心法要诀

    即《医宗金鉴》卷77~78。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,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症,外障48症。均编成七言歌诀,附加注释,内容简明实用。

  • 忽地笑

    见《汝南圃史》。为大一枝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简易草药草方图说

    见草药图经条。

  • 吕大章

    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
  • ①牵引、相拉。形容因一处疼痛而牵引及其他部位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,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,或腹痛引阴股者。”②收引。拘急挛缩症状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寒收引。”③引出、拔出。

  • 岐伯经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10卷,已佚。

  • 哺乳疳

    病证名。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。小儿长期缺乏营养,或乳食伤脾,均能导致脾胃积热,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。症见形体消瘦,毛发痿黄易脱,面色黄黯,腹部胀大,时有潮热,皮肤松弛,囟门低凹,头骨不合等症。治宜健脾利

  • 目睛缩入

    病证名。与目内陷同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