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话著作。2卷。后附《续医医琐言》。清·徐延祚撰。刊于1897年。本书以《内经》、《本经》、仲景著述为本,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成此书。上卷列元气、脏腑、针灸、伤寒六经、运气、痘疹等35论;下卷为杂著,或
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文蔚。松江(今上海松江)人。其父徐枢曾任太医院院使。1445年(正统十年)荐入太医院,先在御药房任职,1448年(正统十三年)升为御医,1451年(景泰二年
三指同时按寸、关、尺三部以测脉象的方法。清·周学海《重订诊家直诀》:“诊脉之指法,见于经论者,曰举、曰按、曰寻、曰推、曰初持、曰久按、曰单持、曰总按。”
厥证之一。指因纵欲过度致厥者。《类证治裁·厥症》:“色厥乃纵欲竭情,精脱于下,气脱于上。独参汤。”参厥证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勉学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位于耳廓后,当用手拉耳向前时,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,与耳门穴相平处(《类经图翼》)。主治耳鸣,耳聋,以及中耳炎等。直刺0.1~0.2寸。艾炷灸3~5壮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5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上。为痈疽五发之一。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。发于手、足、掌心,或腰、腿、臀下伸缩动处(关节部位)。症见漫肿无头,色淡红,疼如痛风,憎寒发热,四肢沉重,烦渴等。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