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苜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山西中草药》。为五灵脂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宦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藜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激经。《女科秘要》卷二:“有孕红来如行经,应期每月一至,此是漏也。”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,称为胎前漏红。参见胎动不安、胎前动红条。
古解剖部位名称。指骨节间相接之处,即关节。又称骨髎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牡丹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吴悔菴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。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、三岁皆有发者。发时满口白膜、黄膜,涎盛面黄,牙内有白点。”多由胎毒未清,痰热上冲所致。治宜清余毒、泻痰热。可选用导赤散、泻心汤、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
病势危急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夫子之病革矣。”郑玄注:“革,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