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即髀枢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侠髋为机。”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髋骨外向之凹,其形似臼,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,名曰机。”参髀枢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协热自利

    病证名。又称火泻、火泄。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:“火泄,腹痛泻水,肠鸣,痛一阵泻一阵,火也,黄芩芍药汤,张长沙谓之协热自利。”详热泻、火泄条。

  • 牙宣

    病证名。又名龈宣,牙断宣露。症见齿龈先肿,继而龈肉日渐萎缩,终致牙根宣露,或齿缝出血或溢脓汁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牙宣,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。此证牙齿缝中出血。上牙属脾,下牙属胃。”《医宗金鉴》卷

  • 幼儿

   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。这一时期机体对外界逐渐适应,机体生长发育较乳儿为慢,各种生理机能日益成长,接触外界比较广泛,生活更加多样化,语言及体质发育迅速;有助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,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。若哺

  • 蟹睛翳

    病证名。见南京中医学院编《中医学概论》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八纪

    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八个节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天有八纪。”

  • 心气不足

    即心气虚。详该条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心气不足,邪气入中,则胸满而短气。”

  • 冷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外受风寒或内伤生冷所致的暴泻。陈德求《医学传灯》:“冷泻者,鼻吸风寒之气,口食生冷之物,皆能作泻,此暴病也。宜用香砂理中汤。”参见寒泄、寒泻条。

  • 风疳

    病名。①牙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三十四卷:“夫风疳者,由脏腑壅滞,久积风热,脾肺不利,心胸痰饮,邪毒之气,冲注上焦,熏蒸牙齿。则令齿龈浮肿,动摇脱落,损烂,脓血俱出,虫蚀齿根,口内常臭,面色青黄,唇颊肿

  • 黑满苔舌

    满舌遍布黑苔。为脏腑热极危候,急用大剂清瘟败毒散,重加清热解毒生津之药频服。此舌底必纹粗干涩,须予细辨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阿胶蕲艾丸

    《妇科玉尺》卷二方。川芎、阿胶、艾叶、当归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甘草。为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。治妊娠跌扑内挫而致的胎动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