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证要法
见医学摘粹条。
见医学摘粹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斩龙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消渴的一种。又称膈消、消心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消渴论》:“上消者上焦受病,又谓之鬲消病也。多饮水而少食,大便如常,或小便清利,知其燥在上焦也。”本病以大渴引饮为主症,或见小便甜。多因心肺火炽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翳膜下生向上,谓之逆翳。”详逆顺生翳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。即吹口丹,见该条。
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若迎风而出汪汪,冬日多,夏日少,拭即还生。又不分四季皆有,此冷泪也。”多由肝肾两虚,精血亏耗,招引外风所致。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,亦可造成。本证眼无红痛,无时泪下,迎风
病证名。又名项软。《活幼心书》卷上:“忽然天柱倒何如,此病皆因肝肾虚,外有风邪容易袭,故传项软不相随。”即天柱骨倒,参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崩下之血杂有五色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:“五脏皆禀血气,五脏之色,随脏不同,伤损之人五脏皆虚者,故五色随崩俱下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荠菜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医门金宝鉴》三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