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命散
【处方】防风1分,羌活1分,独活1分,干姜1分,细辛1分,草豆蔻半两,肉豆蔻半两,川芎半两,官桂1两,吴茱萸1两,干木瓜1两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上吐下泻,霍乱不止,面色青黑,命欲临死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5钱,浓煎木瓜汤,空心调下,和滓吃。
【摘录】《普济方》卷二○二引《护命方》
【制法】上为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上吐下泻,霍乱不止,面色青黑,命欲临死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5钱,浓煎木瓜汤,空心调下,和滓吃。
【摘录】《普济方》卷二○二引《护命方》
书名。清嘉庆年间袁氏(佚名)撰。1卷。刊于1828年。本书简要论述麻疹(即瘄)的诊断、治疗及合并症等,并附虞氏麻疹治法一文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人参清肺汤,见该条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即浆水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白茅根,详该条。
瘚与厥通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,……缓甚为痿厥。”详厥证条。
指月经的性状。正常月经,一般不稀、不稠、不凝结,无血块,无特殊气味。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,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。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,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。
望诊巩膜可见蓝点,下唇部粘膜有散在、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。这些征象,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宋代未独立设科,元、明代医学分十三科,始独立设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伤暑疟痢等,迁延时日,抑遏邪气而致搐者。详搐条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即通天草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