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蚱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即杨梅痘。见该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见海上方条。
书名。蒋树杞撰于1920年。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、症状和诊断,并详论治法。作者有保守思想,对西医抱排斥贬抑的态度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亦作肝虚雀目。多因后天失养,脾失健运。小儿多患。“肝虚血少,……小儿因疳得之”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)。症初起,入暮则视物不清,天晓复明,眼干涩羞明,频频眨动。失治可致黑睛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医生。曾著《太医金箴》、《四民月令》等书,均佚。
见国医百家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李纪方撰。编于1882年。书中将白喉分为寒证、热证、寒热错杂症等三大纲,并对白喉的诊治、兼证、坏证、妇人白喉、小儿白喉,分别介绍其治疗方药及针灸等。内容简要,切于实用。解放后有排印本(
推拿穴位。即青筋。详该条。